高原反應暈倒旅客數量上升 西藏本地從業者:不僅僅是身體素質不行那么簡單

2022-07-08 08:06:26    來源:河南商報    

旅游旺季,西藏成為熱門旅游地,有人上傳西藏美景照片,令人心向往之。但有西藏本地旅游從業者發現,近期,當地因高原反應暈倒的旅客數量上升,前幾天,網上更傳有旅客在日喀則被急救的視頻。

是這屆旅客身體素質不行還是有其他隱情?西藏本地從業者分析,旅客暈倒背后,原因并沒那么簡單。

膽大的自駕旅客和窮游旅客

7月3日,一男子在日喀則加烏拉山出現高原反應在網絡上引起關注。據頂端新聞報道,出發前,該男子所在團的領隊提前說明需要準備的救援設備,但男子卻以自己身體好為由拒絕。

“只要是西藏本地的旅行社,大小車中一定會備有氧氣瓶等物資。”任飛說,“對于患有心臟病、高血壓、哮喘等病的旅客,會做出特別提醒。”

但自駕旅客、組團客、窮游散客尤其“漠視”當地旅游的安全常識。在西藏開旅行社的唐明說,很多自駕旅客和組團客的車中,都沒有配備急救物資,僅靠向導帶領,就敢在西藏大小公路上馳騁。

唐明介紹,不少窮游的旅客在網上做做功課就進藏,甚至僅有過幾次進藏經驗的人,就敢自行組織旅游團進藏。“租個大巴車拉一車人,萬一出事,全傻眼了。”唐明說。

老人和親友包車去西藏

自6月起,西藏正式進入旅游旺季。在有生之年來趟西藏,看一眼這世界屋脊上的璀璨明珠,是多少人的旅行夢想。有位70多歲的老人也是如此。老人與幾十位親友同事一起,在家鄉找了一位進藏向導,包了大巴車,一路從我國中部南下西進,16天的行程,最終到達西藏。

西藏導游任飛從業多年,發現最近幾年進藏旅客呈大齡趨勢,且多在當地包車或自駕,一般會配一名進藏向導。“旅客很多情況都不知道,只說讓我們去問向導,我們發現,所謂向導,或許只是有幾次進藏經歷的非專業人士。”任飛說。

近期,西藏本地旅游從業者發現,今年因高反暈倒的旅客數量增多,任飛時不時看到從布達拉宮上抬下來的旅客,“按理說不應該,夏季是西藏含氧量較高的季節,高反暈倒的多是散客或組團客,我不確定他們所在車輛是否有氧氣瓶和急救藥品,他們在進藏前,是否結合自身情況了解了進藏須知。”

旺季雖至,旅游從業者卻不忙

西藏地域遼闊,景點之間距離較遠,對旅行社有嚴格要求,這對旅客和旅游從業者,雖然是制約,但也是保護。

但隨著網絡的發達,旅客維權意識提升,再加上疫情影響,西藏本地旅行社愈發難做。

唐明說,前幾年注冊的360余家旅行社,兩三年間“注銷了六七十家”。而網絡上窮游、自駕游的流行,也進一步縮減本地旅行社的市場份額,旅行社、導游、司機三個主體,無一例外受到了巨大影響。

正值旺季,進藏的旅客很多,“但不少導游和司機,只能閑在家里睡覺。”任飛說,好不容易來了活兒,司機出于好意,提醒旅客提前購買氧氣瓶等應急物資,卻被旅客投訴到旅游局,“前幾天剛下的文件,不許導游和司機出售氧氣瓶。可現實是,旅客真的因缺氧需要急救了,也是本地司機拿出車中備的氧氣瓶來救人。”

對于旅行社來說,日趨收緊的份額和旺盛的市場活力,看起來矛盾,卻是西藏旅游業的現狀。在本地高標純玩團無人問津之后,被國內旅游市場所詬病的假純玩團和“KB團”復現西藏。

“KB團”等造成惡性循環,建議事前了解當地物價

“KB團”即所謂的低價團,旅客在家鄉當地低價報團,當地旅行社聯系西藏本地旅行社,以打包“賣人頭”或者其他對接形式,由西藏本地旅行社承擔旅客進藏吃住行。“KB團”團費基本由當地旅行社掙取,西藏本地旅行社利潤十分少,但礙于頹靡的行業環境,有本地旅行社為了“搶人頭”,進行“賭團”,即0元或者自掏腰包拉來“人頭”,為的是在旅行途中讓旅客消費。這無疑是一場惡性循環。

去西藏到底應該怎么玩?“不管去哪里旅游,都應該對當地吃住行的價格有大致了解。”唐明說,拿拉薩舉例,因地理位置原因,拉薩物資運輸成本大,物價甚至比一些一線城市還高,油價也是,“結合旅行時間,大致算一下花費,再與本地旅行社價格對比,就能知道哪種叫低價團。而旅客們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做安全、省心的旅行方案。”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