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質無法在身體中合成,易跟隨汗液、糞便以及尿液排出體外,所以應持續從飲食中得到補充。不同的礦物質在體內的作用不一樣,一旦攝入不足就會影響身體功能,降低抵抗力,甚至會誘發疾病。
身體易缺乏哪些礦物質?
1、鈣
鈣不僅僅參與骨骼生成,而且也維持心臟正常跳動和肌肉收縮,同時也維持神經和大腦活動,保持激素平衡等。正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嬰幼兒以及兒童,體內缺乏鈣和維生素D易造成生長發育遲緩和骨骼變形,嚴重時可造成佝僂病;進入絕經期的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減少,鈣流失速度加快,易誘發骨質疏松癥。鈣并不是多多益善,攝入過多反而會誘發高鈣血癥或高鈣尿。
2、鋅
鋅維持最基本的生長發育和物質代謝,參與生殖功能和免疫功能。身體中缺鋅易造成食欲下降,生長發育速度減慢以及異食癖等。不過,鋅過量會造成鋅中毒,從而引起惡心、嘔吐和腹瀉以及發高燒等,嚴重時可損害免疫功能。
3、鐵
鐵參與血紅蛋白運輸氧氣,排除二氧化碳。體內長期缺乏鐵,易造成缺鐵性貧血,常見于嬰幼兒、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不過,鐵過量反而會誘發疾病,增加患糖尿病、肝臟疾病和心臟病風險。
4、硒
硒同樣也是身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能增強免疫功能,保護心血管健康,降低患癌風險。如果體內嚴重缺硒,易導致大骨節病以及地方性克山病。
5、碘
碘參與甲狀腺素合成,維持最基本的新陳代謝以及生命活動,同時也能促進生長發育,尤其是促進腦神經系統發育。不過,攝入過多碘可能會造成甲狀腺功能減退,甚至會誘發自身的異性的甲狀腺炎。
溫馨提示
生活中高鈣食物有很多,包括奶類或奶制品、豆類或豆制品、芝麻以及綠葉菜等。不過,應嚴格控制鹽攝入,以免促使鈣跟隨尿液排泄。從動物內臟和紅肉中獲取血紅素鐵,搭配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能促進鐵吸收。一般動物性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鋅,包括動物內臟、紅肉、蝦蟹和貝類以及蛋類等,尤其是兒童應著重補充;動物內臟和海產品以及堅果中含有硒,可以適量食用;生活在沿海地區的居民可選擇碘鹽,適當吃高碘食物,比如海帶、魚蝦和海米等。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