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看點!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女警揭偉:“如果可以,我們愿意失業”

2022-06-14 09:41:39    來源:湘潭在線    

“如果可以,我們愿意失業”

——來自湘潭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女警揭偉的心聲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熊婷

“孩子考上本市大學了,要給她辦寄宿嗎?”“這孩子馬上要上戶口準備上學了,不知道他爸這樣子會不會耽誤孩子?”“我想找一個踏實賺錢的工作,您有什么推薦嗎?”這些日常事務咨詢,是湘潭市強制隔離戒毒所教育科科長揭偉的微信聊天記錄,看上去與工作無關,可她總會傾盡全力去幫一把,而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們”。

“他們”就是市強戒所曾經收治的戒毒人員,或是仍在收治中的戒毒人員的家屬。

點亮心燈

“我花自己的錢吸食毒品,誰也管不了。”在一次教育矯治課堂上,戒毒人員謝某公然反駁正在講述毒品危害的志愿者。這一幕發生在10年前,當時揭偉沒有退卻,把接下來的課程內容完整呈現。

時隔多年,謝某把這段經歷寫到了感謝信中,“回頭發現自己真的很傻,幸好得到了您的救贖。”謝某從這堂“挑事”的課上有所醒悟,之后還主動向揭偉提出想要紙筆手抄名著磨煉意志。之后揭偉與管教民警商量后,給他送去了《三國演義》《新華字典》及文具。當年謝某手寫的信件和手抄的《三國演義》,雖然紙張都已泛黃,但仍被揭偉小心翼翼地保存在柜子中。

“戒毒難,難在心癮難除。在工作實踐中,心理矯治的作用日益凸顯。”10年前這次“救場”后,揭偉發現要和戒毒人員快速搭建情感交流的橋梁,其秘訣之一就是心理矯治。2004年,當時32歲的揭偉第一次接觸到心理學,自此開啟了她的心理矯治生涯,她還多次自費參加相關知識培訓,學習各類心理治療方法。學無止境,如今辦公室和車里她都會放幾本心理學書籍,“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手翻一翻,給自己充電。”

從事心理矯治工作18年以來,她組織開展團體和個人心理咨詢共計1000余人次,不僅感化了包括謝某在內的戒毒學員,還成功拯救了30余名身陷心理危機的戒毒人員。

照亮前路


(相關資料圖)

“揭警官,我是小胡,我已經找到工作了,請您放心。”這是一個解除強戒后多次求職無門的學員,他曾找揭偉訴苦并得到過她的幫助。

兩年的綜合矯治,戒毒人員在強戒所戒掉了毒癮,回歸社會的他們能否繼續保持操守,是戒毒工作最大的難點亦是關鍵所在。為此,戒毒所將戒治觸角由所內延伸至所外,開展后續照管工作,并啟動了“百千萬”戒毒操守工程。

作為教育科科長,揭偉挑起了這個重擔,和同事一起為即將解除人員做好回歸指導,進行適應訓練,開展職業推介,每年定期回訪。她的執著有了回報。2017年以來,在她的幫助和監督下有8人被培育成戒毒典型人物,6人次獲得湖南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統“百千萬”戒毒操守工程銀獎銅獎,150人成為湖南省萬人戒毒操守團隊成員。

啟明未來

從警28年,揭偉看到了無數因吸毒家破人散的家庭,但她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孩子本無辜。

羅某在收治之初,曾因掛念家人表現出強烈的厭世情緒。了解緣由后,揭偉帶著志愿者走進了他家,給羅家帶來了新希望:心理、學業雙重輔導,幫助羅某的孩子申請助學金,一直哭喪臉的孩子,很快有了笑容,羅某兒子被評為“愛心小天使”,女兒也由厭學到突飛猛進的進步,期末考試還取得了全班第二名的好成績。

得知孩子們越來越好,羅某也日漸開朗,戒毒期間還發展自己的音樂特長,積極參加所里的器樂培訓,充滿自信地組織參與了多場演出。

去年,羅某特地給揭偉報喜,女兒考上了大學,他也利用器樂特長,加入西洋樂隊,如今架子鼓、小號、笛子樣樣能來兩下,成了吹拉彈唱的多面手,“我現在的出場費可不低呢。”開朗的他和家人已朝著幸福生活出發。

揭偉發現,通過關心幫扶戒毒人員未成年子女,既能確保安全的需要,穩定戒毒人員情緒,也能夠預防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挽救一個家庭。為此,她與同事多方尋求社會支持,已連續十年舉辦“情暖高墻·關愛孩子”公益活動。2013年以來,揭偉先后幫助60余名戒毒人員未成年子女申請了助學金,帶領志愿者入戶開展心理輔導、學業輔導、進行困難慰問,還帶領戒毒學員的未成年子女參加各類活動。

憑借著春風化雨般的溫情,揭偉救贖挽救了一批人,甚至成了他們的良師益友。2018年,市強戒所成立禁毒宣傳講師團,面向社會義務開設禁毒宣傳課。有多年宣講員經驗的揭偉主動挑起了建團的擔子,深入學校、鄉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等開展禁毒宣傳兩百余場。揭偉說,這就是她的“私心”——希望“天下無毒”,“如果可以,我和同事們愿意‘失業’。”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