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停課不停學”,一度帶來線上教育井噴式的發展。
近日,英特爾與騰訊共同發布的《中國在線教育師生教學行為和教學條件研究報告》顯示,疫情期間中小學師生幾乎已“全面觸網”。截至2020年3月,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到了4.23億,占全國網民的46.8%;與2019年6月相比,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增長1.91億,增幅近82%。
而當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線下課堂教學回歸正軌后,在線教育的火熱能否延續以及如何發展,也在引發更多關注。報告認為,線下教學回歸后,教師和學生的使用習慣不會瞬間消失,短期內仍然會有較高的持續性。這段時間也會是決定在線教育未來發展的核心時期。
同時,在線教育的體驗也仍有較大的空間。英特爾公司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英特爾中國區業務總經理王稚聰在報告發布后的分享會上坦言,疫情為整個中國教育基礎信息化進行了一場高壓強的測試,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和高校相比,中小學階段教育在信息化教學和基礎設施上還有很大的差距。
疫情致K12在線教育用量激增
廣義而言,在線教育可以泛指通過互聯網模式進行的教育環節的所有內容。而該次發布的報告則聚焦于疫情期間從校內的線下模式轉至線上教學后的變化,不包含校外線上輔導等。“K12”通常指從學前至高中的教育階段,是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對基礎教育的統稱,該次報告則聚焦于小學至高中的階段。
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K12學生上網活動中,參與在線學習的比重為89.6%,主要在線學習內容包括教育課程、完成作業等。此外,該比重也隨年級的增加而提高,高中生網民的在線學習比重超過93%,初中生網民也超過92%。
2020年3月,K12在線教育月活用戶規模達到2.99億,較2019年同期增幅近50%,成為在線教育增長最大的細分領域。當月,教育行業APP月人均使用時長達到了5.6個小時,與去年同其相比增幅為124%。
2020年第一季度,周復合增長率最快的1000個軟件中,有254款為教育學習軟件,超過游戲、生活服務、系統工具、辦公商務等分類,成為占比最高的一類軟件。
硬件方面,與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的銷售量均有明顯增長,其中個人電腦第一季度總體增幅近50%。報告指出,銷量的快速增長,說明硬件設備進一步在全國范圍普及,這為在線教育加速滲透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基礎。
騰訊智能平臺產品副總裁李學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騰訊教育在疫情期間為將近300萬教師和超過1億學生提供了服務。包括騰訊課堂、空中課堂在內的數款已為教師和學生熟悉并習慣的產品,都在疫情期間得到了使用。
火熱能否延續?
如今,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K12教育也重回課堂,在線教育火熱的勢頭能否得到延續?李學朝對記者坦言,與疫情期間的峰值相比,騰訊教育產品的使用量和活躍度確實出現了一些下降。但他也同時指出,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融合在未來會成為常態。
報告認為,疫情下的“被動觸網”已促使K12師生認識到在線教育的許多優勢。超過75%的學生表示未來會繼續進行線上教育;教師方面,雖然明確表示未來會持續進行線上授課的受訪者只占41.7%,但明確表示“不會”的教師的占比僅有12%。
報告認為,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教師和學生的使用習慣不會瞬間消失,短期內仍然會有較高的持續性。而這段時間也是在線教育未來發展的核心時期。整體而言,未來K12在線教育的場景會更加多元。例如,家長更愿意學生選擇課外輔導等場景,教師最偏向的則是授課、作業分發和批改。
“最常見的使用場景包括,教師可以隨時通過線上方式,利用碎片時間快速完成答疑工作,而不必像過去在集中的時間和地點進行線下輔導。”李學朝表示,“這也是疫情之后重要的使用場景之一。”
以電子作業為例,這在疫情之前就已被許多學校嘗試,疫情進一步加大了其滲透率。“我們有騰訊作業君等產品,幫助學生接觸到更多優質習題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他說,“這些快速獲取優質教學資源的場景,過去在線下是無法快速被滿足的。”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曾在5月14日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次“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育實驗,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具有革命性意義。
呂玉剛表示,下一步要鞏固和深化線上教育的教學成果,在學校正常開學后,進一步保護好、發揮好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積極性,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融合應用,推進教學模式的變革。
提升空間和市場機遇
不過,目前的在線教育體驗也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報告顯示,教師對于疫情期間的教學效果評價集中于6-8分,距十分滿意尚有距離。學生的評價則集中于7-9分,但給出10分評價的占比僅為7.35%。教師指出的問題主要包括教學效果不理想、操作不夠簡單、硬件設備無法滿足需要等,學生面臨的問題則主要包括畫面卡頓、擔心損害視力、存在延時等。
報告特別強調,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信息理解程度和偏差進行判斷,并及時做出應對,而畫面卡頓與存在延時等問題看似簡單,卻直接影響到了信息傳遞的連貫性、判斷的準確性與應對的及時性。
不同類型的的硬件設備也帶來不同的反饋。報告顯示,家長對筆記本電腦和平板的評價最高,選擇會繼續讓孩子使用的比例分別為78.84%和77.91%;而電視、手機則相對較低,僅為63.87%和63.85%。同時,筆記本電腦也是教師未來線上授課時首選的更愿意購買的硬件設備。
王稚聰表示,公司對中國K12教育市場的關注是持續和長期的。英特爾最早在中國推廣個人電腦時,立足點就在于它是一個學習和工作工具。
在英特爾看來,個人電腦已逐漸演變為一個綜合學習的工具。而問題則在于,如何為市場帶來更優秀的學習設備。“這就要求設備擁有良好的性能,能夠支持和兼容優質學習軟件和優秀的學習資源。”王稚聰表示,“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包括加強對視力的保護等。”
例如,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除了傳統的Windows生態,也有大量的線上教育資源集中于安卓生態中。為了實現通過同一硬件平臺掌握更多資源,英特爾開始推出雙系統概念。
王稚聰表示,教育已成為信息產業非常龐大的市場。例如,每年中國家長為孩子學習采購的電腦數量已超過300萬臺。“隨著對教育場景的深入,我們開始認識到這不僅在于硬件層面。”他表示,電腦可以和云進行更好的互動,其本身的功能可以重新定義,包括對操作系統、軟件、云上資源的支撐。
李學朝也表示,騰訊希望將包括口語測評在內的AI能力開放給更多合作伙伴,支持他們開發出更多產品。例如,目前包括中高考英語口語考試在內的許多考試已采取線上方式。“如果能夠在教育電腦上及時使用我們的軟件學習和練習,就能在日后的考試中更為應對自如。”(作者 翟少輝)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