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17時,在濱湖西路上,做了4年多水果生意的劉細云,疫情之后重新開張。
原本準備與城管“打游擊戰”的劉細云,擺了幾天攤后,發現城管并沒有勸他離開。看新聞,他才知道,國家已鼓勵各地給流動商販釋放更多的生存空間。“一家人的生計,都靠著攤位,現在可以堂堂正正做生意了。”劉細云高興地說。
6月18日17時許,橘園公園路口處,下班回家的市民張先生,在劉大保的菜攤上,買了一些青菜和雞蛋,花了10元錢。“便宜又方便。”張先生說。
62歲的劉大保,原本在竹林廣場小區經營一家文具店。因為疫情,他的文具店關門近3個月,虧損1萬多元。為將店鋪損失補回來,劉大保動起擺攤的念頭。
6月18日下午,劉大保到市場進菜,然后直接到橘園公園路口處擺攤,從17時擺到20時30分。第一次出攤,營業收入100多元。
“初戰告捷,很不錯了。在這里擺攤,不僅方便居民,我們也能有一定收入,一舉兩得。”劉大保邊招呼顧客邊說。
為了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中央文明辦調整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考核內容。鄂城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地攤經濟”發展“松綁”。
為保障道路交通和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居民影響,鄂城區西山街道劃定了濱湖西路至橘園公園一帶,約1.6公里的臨時區域攤點位置,并詳細列出了臨時攤位擺放注意事項、管理辦法,并配上臨時攤點擺放區域圖片。此舉引來一片叫好聲。
讓地攤經濟充滿人情味,更要讓城市管理井然有序。西山街道以城市精細化管理為準則,一手加強對臨時攤點規范管理,一手做好服務工作。安排20余名城管工作人員負責維護現場經營秩序,引導區域商家、個體戶規范有序、文明守法經營,切實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配備2輛宣傳車在地攤夜市經營期間不間斷提醒經營戶和市民不聚集、戴口罩、保持距離,降低疫情反彈風險,讓攤主賣得安心、市民買得放心。(記者 戴靜)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