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牛看法|網絡視頻曝出“婚外情”?街拍法律的邊界在哪里|全球快資訊

2023-06-09 20:25:51    來源:揚子晚報    


【資料圖】

6月8日,一段街拍視頻火爆網絡,視頻中一男子牽手一女子共同逛街。知情人爆料該男子系一家國企總經理,女子非其妻子,引發輿論熱議。據最新消息,兩人同屬一家單位,目前該總經理已被免職,女子也被停職,雙雙接受調查。在網友“吃瓜”的同時,也引起疑問,這樣的街拍視頻侵權嗎?

如今,社交網站或短視頻平臺上,常能看到街拍視頻,展示時尚活力的形象。一些“街拍”聚集地還張貼禁止拍攝告示,人們對于形象隱私的重視和自我展示的表達,存在一定沖突,對于公共場合的秩序也可能存在影響。

走在街上被快門聲包圍,不同的人反應不一,事先經過對方同意是基本禮儀。而從我國法律層面,侵犯肖像權的定義為:“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只要不以營利為目的,就可以隨意使用。

筆者認為,非營利目的的肖像權使用涉及幾種情形:首先,如果是新聞媒體,以新聞報道為目的,在公共場合拍攝圖片或視頻,并不侵犯肖像權。其次,如果是個人行為,將他人“街拍”的圖片發布在網絡或社交媒體上,則需要經過被拍攝者同意。

如果沒有營利,但其發布的作品進行了丑化、歪曲和加工,對肖像權人的人格產生貶損,則不僅侵犯肖像權,還可能侵犯名譽權。而在某些情況下,即便肖像權人同意使用其肖像作品,如果超出肖像權人許可的使用范圍、使用區域、使用時限,或對肖像權人造成了實際損害,都構成侵權責任。

在這起事件中,還涉及了肖像權受到限制的情形,如為社會公共利益及阻卻違法事由而使用肖像的行為;或明星及其他公眾人士,在公開露面時,也不得反對他人拍照。這段視頻被拍攝者為國家公職人員,屬于公眾人物,應當受到輿論監督,屬于公眾形式輿論監督權的范圍。當肖像權與輿論監督權發生沖突時,應讓位于輿論監督權,因此,這位攝影師的拍攝行為應該不構成侵權。

評論員 劉瀏

校對 陶善工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