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南通市通州區機關黨建工作會議上,通州區檢察院“十佳黨建服務品牌”“十佳書記項目”“作風建設十佳制度”三個項目獲得表彰。據了解,近年來,該院擦亮“四色黨建”品牌,畫好黨建業務融合“同心圓”,獲評省文明單位、省“五好”基層檢察院等省級以上榮譽16項。
“紅色黨建”融入檢察血脈
建立黨建與業務“融學習”機制。制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主責清單,建立“融學習”制度。組織各黨支部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檢察業務條線會議精神“融入學、結合學”,推動全院干警思想提升。
(資料圖片)
建立黨建與業務“融培訓”模式。探索建立“初心學堂”教培品牌,常態化開展“理論熱點我來說”“疑難案件我來辯”等主題活動,通過政治和業務“雙演說、雙點評”,進一步引導黨建與業務“同臺講、互相融”。
建立黨建與業務“融考核”方案。常態化推進“一支部一品牌”工作,推出“紅色檢心·護航民企”“關愛有我·護航成長”等黨建特色品牌。健全考核制度,形成“先進部門必須要黨建走在前、先進個人必須要政治素質走在前”的鮮明導向。
“綠色發展”融入中心大局
“我院建立服務民企溝通聯系機制,及時聽需問計,幫助相關職能部門和民營企業解決法律難題21個……”4月,在通州區民營經濟“兩個健康”推進會暨民營企業“敢闖敢干”動員會上,通州區檢察院作為唯一的機關代表作交流發言。
業務工作推進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跟進到哪里。通州區檢察院主動將檢察工作融入發展大局,成立“護航民企臨時黨支部”,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大走訪”活動。主動探索異地企業合規工作模式,相關課題成功申報“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市縣專項課題。
通州區檢察院公益訴訟黨支部從“藍天、碧水、凈土”這些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事情做起,對河道“黑臭”現象開展公益訴訟調查,督促相關部門封堵沿河污水排口126處,河道從“臟亂黑臭”變成“水清岸綠”。監督治理基本農田受到污染,以檢察建議推動土地復耕復種。用8份檢察建議推進揚塵治理,守衛藍天。2022年,該院一案例入選江蘇省第二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
“金色黨徽”融入為民司法
關注特殊困難群體利益,把司法關愛送到群眾身邊。通州區檢察院為解決農民工“煩薪事”,與相關部門開展根治欠薪專項監督,通過支持起訴、執行監督等職能,幫助83名工人追回工資。關注困難群眾,簡化流程應助盡助,116名刑事特殊困難被害人、民事被侵權人等得到及時救助。
“小橋梁關系大民生。在人大代表和檢察機關共同推進下,相關職能部門開展重點危橋排查,修繕了隱患橋梁52座。”通州區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副主任張曉燕介紹。通州區檢察院與該區人大常委會共同建立“人大代表之家檢察驛站”,推動人大代表建議和檢察建議有效銜接轉化,把法律宣傳、矛盾糾紛化解等為民辦實事項目送到群眾“家門口”。
“藍色力量”融入隊伍擔當
通州區檢察院黨組專題研究出臺青年干警培養三年規劃,列出強化青藍結對、重任磨煉等8條措施,把青年干警隊伍建設納入黨建工作整體布局一體謀劃、一體推進。
通州區檢察院政治部負責人介紹,該院組織開展“青春心向黨,奮進新征程”主題黨日、“歷任團支書話青春”心得分享、“青·廉說”微視頻征集等活動,并根據青年干警個性特質配備政治導師和業務導師,實施精細培養和精準滴灌。
近年來,通州區檢察院先后選派13名青年干警參加“富源”非法集資案等重大案件辦理及護航民企等專班,19名干警到上級檢察院或法院等掛職鍛煉。辦案部門青年干警全部納入辦案團隊管理,并在控申接待窗口輪值接訪。通過常態化實戰實訓,1名青年干警以第二名的成績獲評全省首屆公益訴訟檢察業務標兵,12名青年干警獲評市級各類比賽標兵、能手。
通訊員 楊建新 杜琴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盛媛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