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與主播簽“經紀合約書”想免責?法院:實為勞動合同!-每日速遞

2023-04-17 22:32:27    來源:揚子晚報    

近年來,隨著直播行業蓬勃發展,問題與糾紛也不斷出現,如何認定主播與直播公司之間的法律關系?成為解決這類糾紛的一把“鑰匙”。4月17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一起相關案例,法院最終認定該案原告主播雖為新業態從業者,但在經濟從屬性、人格從屬性等方面與傳統行業勞動者并無本質區別,因此認定雙方為勞動關系,最終判決直播公司支付給該主播工資、加班費、補償金等共計1.8萬元。


(相關資料圖)

主播入職直播公司,幾個月后雙方鬧上法庭

張某于2020年10月入職一家直播公司,從10月底至次年1月在公司進行直播帶貨工作,內容和貨品均由公司決定。2021年1月,張某被移出了工作群。工作期間,公司沒有為其繳納社保、公積金,僅發了前兩個月的工資。

張某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確認雙方是勞動關系、直播公司支付其工資和經濟補償金等。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作出不予受理通知后,張某起訴至棲霞法院。

該案一審庭審中,直播公司稱,雙方的法律關系是合作關系,并非勞動關系,雙方簽訂的是藝人經紀合約書。合約書中約定:甲方直播公司獨家代理乙方張某,為乙方提供演藝事務有關的經紀服務。乙方前三個月內每月至少完成26天,每天不低于8小時的線上直播活動,甲方每月支付乙方費用7500元。從第四個月開始,每月利潤超過2萬元,按不同比例進行收益分配。

張某則辯稱,自己從未簽過任何協議合同,該合約書中的簽名非自己所簽。

判決: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公司支付1.8萬元

為了弄清楚這份合約書的真實性,一審法院依法委托鑒定中心對合約書上的簽名及手印指紋的真實性進行鑒定,經鑒定,合約書上的簽名字跡與樣本張某簽名字跡非同一人所寫;因張某指紋不清晰,未能完成指紋鑒定。

一審法院認為,對于被告提供的藝人經紀合約書,因原告主觀原因導致指紋鑒定不能進行,其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法院確認該合約書上的指紋是原告本人指紋,原告以按手印的方式與被告方簽訂該協議。法院同時認為,結合經紀合約書的內容以及原告工作的實際情況,雙方是以經紀合約書的名義簽訂了勞動合同。因此,原被告之間存在的是勞動關系,而非勞務合同或經濟合作關系。

法院一審判決,直播公司支付給張某工資、加班費、補償金等共計1.8萬元;鑒定費由直播公司承擔。

直播公司不服,提起上訴,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雖為新業態崗位,與傳統關系并無不同

“本案的主要爭議焦點是,張某與直播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南京中院民五庭法官劉懿介紹,該院二審認為張某與直播公司之間應為勞動關系,主要有兩方面的理由。

首先,張某在入職直播公司時,并非自帶流量的網紅主播,其在公司主要系靠提供自己的勞動以賺取勞動報酬,而非利用公司的平臺或資源,將自身自帶的流量變現或賺取其他勞動報酬之外的利益。這點從張某在擔任主播期間的收入構成也可以看出,張某收入的主要來源仍舊是公司向其支付的固定工資即張某給付勞動力的對價,而非打賞、獎勵、分成等其他以主播資源帶來的變現價值。

其次,張某直播的地點位于公司,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上播、每月有直播天數要求、無法自選直播的內容、每日需要向公司制作釘釘工作日報、不上播需要請假、無法自行安排休息時間。因此,張某的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工作內容均由直播公司指定,公司對其具有較為明顯的管理行為,這種管理與傳統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管理行為本質并無不同。

劉懿表示,綜上可以看出張某雖為新業態下主播行業的從業者,但在其經濟從屬性、人格從屬性上與傳統行業的勞動者并無本質區別。因此,其與直播公司之間,并不因為擔任“主播”而改變了雙方之間仍舊系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事實。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承源

校對 盛媛媛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