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南京市司法局在溧水區組織召開全市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規范化建設現場推進會。會議表彰了玄武區梅園新村街道太平門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等34個單位為“南京市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規范化建設先進單位”。
參觀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
2019年以來,南京市圍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提升矛盾糾紛調解率和解決率,壓低萬人起訴率等工作,不斷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機制,推動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績。組織機制不斷完善。全市目前共有1232個村(社區),全部建立了人民調解組織,形成了完善的基層人民調解網絡體系。村(社區)共有專兼職人民調解員5400余人,其中8人被評為一級調解員、64人被評為二級調解員。各區共開展培訓近300場,培訓人次近6000人。
品牌效應初步顯現,4家個人調解工作室獲評江蘇省“金牌個人調解工作室”,20家獲評南京市“金牌個人調解工作室”。24名村(社區)調解員榮獲南京市“先進人民調解員”,其中玄武區新街口街道唱經樓社區舒國英同志榮獲南京市“最美人民調解員”榮譽稱號。
給34個先進單位頒獎
社會成效得到認可,村(社區)共調解矛盾糾紛25萬件左右,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推進會現場,與會人員參觀了溧水區洪藍街道西旺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和溧水區柘塘街道荷花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溧水區司法局、六合區竹鎮司法所、浦口區江浦街道華光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和棲霞區龍潭街道長江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四家單位分別作了交流發言。
規范化建設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的客觀要求。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推動平安南京建設的重要內容。改善民生福祉、服務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村(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和關鍵環節,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形象好、能力強、工作規范的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保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任國勇 通訊員 徐慶鵬
校對 盛媛媛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