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設26年的公交專用道,如何優化?公安部優化措施6月起實施,南京專家詳解市民關切|世界即時看

2023-04-14 09:24:29    來源:揚子晚報    

4月7日,公安部推出優化城市公交專用道管理等服務群眾服務發展便利新措施,并將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事實上,早在1997年,南京就在太平南路設置了全市第一條公交專用道。2007年,南京市政府提出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相比一些城市24小時全天候公交專用道,南京絕大多數公交專用道僅在早晚高峰啟用。優化城市公交專用道管理新措施推出,南京又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呢?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進行了探訪。

開了多少條?南京112條道路設公交專用道

早在1997年,南京在太平南路設置了全市第一條公交專用道。截至2021年底,南京在112條道路設置了公交專用車道,公交專用道道路里程290.6千米,車道總里程534.5千米。


(相關資料圖)

絕大多數情況下,在7:00-9:00,17:00-19:00的公交專用道使用時間段內,只有公交車輛,大、中型新能源客車,校車、燃油大客車以及其他法律規定的特殊車輛,才可以使用。

記者了解到,南京為防止社會車輛誤闖專用道,路面上一般采用新型公交專用道標線,通過加寬黃虛線寬度、在允許借道的地方劃設黃色網格線、劃設黃色三角提醒標示、加密專用道徽標等改進措施。設有“允許借專用道右轉”“允許借專用道掉頭”等標志的路口,特定公交專用道允許社會車輛借道行駛。社會車輛可利用黃色網格線穿越專用道,但不得在網格線上停車。

效果怎么樣?通行效率確有提高,但不時會被搶占

設置公交專用道,是為了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事實上,這一塊也確實得到體現,但記者現場探訪時發現,公交專用道時不時會被搶占。

4月12日上午8點半,在河西中央商務區,早高峰的江東中路很是繁忙,車速也總體較緩。對比之下,標著黃線的最右側的公交專用車道顯得較為通暢。雖然此時是公交專用時段,但依然有不少社會車輛通行。有時,出租車、網約車停靠在公交專用道上下客,經過的公交車會一度“卡”在中間,處境尷尬。

“有了專用道后,通行效率確實得到提高,但時不時會被社會車輛搶占。”公交車司機陳師傅告訴記者,公交專用道往往設置在道路最右側,但這股車道面臨的路況比較復雜。“旁邊就是非機動車道,常常遇到電動車,甚至是行人跑到公交專用道上。此外,私家車右拐也需要走此車道,還有就是出租車、網約車上下客也都要靠右停車等待。”陳師傅說,遇到這些情況時,為了避免發生碰擦事故,他都會選擇避讓。

新政四問

公安部推出的優化城市公交專用道管理等服務群眾服務發展便利新措施,包括根據公交車班次科學設定專用時段,其他時段允許社會車輛通行。在保障公交車運行速度的前提下,可以允許單位班車、專用校車等大運力載客車輛使用公交專用道等。記者就此采訪了南京城交院軌道與公共規劃專業院副院長陳陽。

為何堅持公交優先?

“一輛公交車的載客能力,是遠遠大于小汽車的。同樣運送幾十人,在道路斷面上也許看到的是一輛公交車過去了,若換成小汽車可能就是幾十輛,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又覺得道路資源專門給公交是一種浪費,可實際上是因為公交的運輸效率高。”陳陽說。

因此,設置公交專用道,就是希望在城市道路空間資源日益緊張的背景下,保障公交的運行效率,吸引大眾優先選擇公交出行,讓城市的交通結構越來越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如果只是因為看到小汽車多了,就不斷地向小汽車傾斜路權,那么最終公交的服務只能被越來越多的人放棄,大家會覺得反正道路都會擁堵,那就寧可堵在小汽車里。

為何會覺得專用道效果不好?

陳陽說,公交專用道確實提高了通行效率,尤其是單行線上的逆向公交專用道,為公交網絡的整體性提供了基本保障。

那么,為何還會有公交專用道效果不佳這樣的感受呢?陳陽說,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專用道網絡不夠完整。因與小汽車爭搶路權,越是道路資源緊張的路段,反而沒辦法設置公交專用道,如城市核心區、道路交叉口等,導致公交專用道割裂,公交線路運行時往往因為這種堵點導致全線的快捷性和可靠性都沒法保障。“我們經常看到公交專用道上車輛不多,下意識就覺得是公交專用道利用率不高,應該給小汽車開放,但很有可能是公交車輛被堵在了某些堵點上。”

周末應該取消專用道嗎?

“周末是否應該取消公交專用道不是關鍵,增加公交專用道的規模,和加強公交專用道的管理才是重點。”陳陽解釋道,目前大眾覺得公交專用道利用率不高,是因為公交專用道各種制約條件,效果沒有完全發揮。大家沒有看到公交因路權得到了保障,而提高了服務。“我們要做的,反而應該是全面評估公交專用道設置和使用情況,通過大數據對公交系統速度、準點等指標進行摸底,準確把握公交專用道對公交服務水平的貢獻情況,找出系統短板,進行合理改善,真正提高了公交系統服務水平,才是對公交專用道最好地利用。”

未來哪些車輛適合“優先”?

對于哪些車輛未來適合被列入“道路優先”的問題,陳陽表示,目前南京在這方面已經做得比較完善,客運方面剩下的也就出租車和小客車了。

“這類車里,合乘車可能是個方向。未來如果有配套鑒別措施,只要車內人數超過3人(含司機)可以算集約化出行。”陳陽說。 ?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笪越 郭一鵬

校對 盛媛媛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