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訊:感動中國的82歲“電工爺爺”時隔60年再回母校 寄語學弟學妹不浪費一分一秒地做好學問

2023-03-30 14:29:43    來源:揚子晚報    

“感謝母校的培育,讓我懂得一直拼搏、終生奮斗,在耄耋之年仍有機會利用所學專業(yè)知識為社會發(fā)展做出微薄貢獻。”3月29日,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銀發(fā)知播”集體獎獲得者之一的王廣杰應邀回母校——石家莊鐵道大學,與青年教師、學生群體共話成長,共敘傳承。他寄語學弟學妹們:“幸福是靠艱苦奮斗出來的,學深學透學熟專業(yè)知識,以孜孜不倦的態(tài)度,不浪費一分一秒地做好學問。”


(資料圖片)

王廣杰向學弟學妹們分享成長故事 ?秦建寧攝

“電工爺爺”時隔60年再回母校

講起求學經(jīng)歷淚流滿面

行走在母校校園里,當看到刻有“鐵道兵”字樣的八零廣場,王廣杰滿心歡喜,講述起這字樣的由來,過去種種,皆歷歷在目。談到動情之處,他淚流滿面。

“背上了行裝,扛起了槍,雄壯的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哪里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踏進石家莊鐵道大學校史館,王廣杰便情不自禁地唱起曾廣泛流傳于鐵道兵部隊的軍歌——《鐵道兵志在四方》,這份闊別已久的想念,伴著歌聲回蕩在心底。

自1963年8月入學,在石家莊鐵道大學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工程學院,有5年求學經(jīng)歷的他,畢業(yè)后又分配至鐵道兵第14師67團任技術員,直至1974年轉業(yè)。這份與鐵道兵部隊之間的不解之緣,讓王廣杰60年來,始終將母校在軍校時期的發(fā)展歷程熟記于心,難以忘懷。

“抗美援朝時期,學校派出專業(yè)技術人員充實到鐵道兵部隊,共筑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學員們參與修建過鷹廈、成昆、青藏等鐵路,當時修建環(huán)境條件尤為艱苦”……王廣杰駐足細看著校史館內一張張、一件件、一幀幀承載歷史印記的圖片、實物、影像,尋找著當年熟悉的模樣身影,并認真分享記憶中的校史故事,生動講述那個年代的崢嶸歲月。他仿佛回到1963年的夏天,簡陋的教室里,聆聽教員們講課;與戰(zhàn)友們刻苦學習、游逛校園的一個個場景再次浮現(xiàn)。

“凡有鐵路處,必有鐵大人。”參觀過程中,聽到該校黨委宣傳部部長趙艷斌講著母校近年來獲得16項國家級科技大獎、建設啟用龍山校區(qū)、培養(yǎng)大批鐵路人才等方面的成就,王廣杰感慨萬千,心緒難平,連連叫好稱贊。“校史是一所學校最寶貴的育人資源,我很榮幸能從母校厚重的歷史中,不斷汲取智慧力量。”他滿臉笑容地說。

王廣杰參觀校史館 ?秦建寧攝

與青年教師分享直播授課經(jīng)歷

要用欣賞態(tài)度關注學生成長

“全國的新老電工還有我直播間的網(wǎng)友粉絲家人們,我是王廣杰,很高興能夠受邀回母校——石家莊鐵道大學”……即便回校交流座談,王廣杰依舊習慣在開始前面對鏡頭介紹情況、分享日常,鐘情于“知播”,早已成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他堅定要一直走下去,走得更好的路子。

據(jù)揚子晚報紫牛頭條此前報道,王廣杰今年82歲,是一位普通退休教師,家住山東濟寧。他一生都在教書育人,退休后依然發(fā)揮余熱,在家里支起黑板,為網(wǎng)友直播科普電工電子電路知識,還玩起直播連麥,至今全網(wǎng)圈粉百萬。因為他的板書漂亮、講解通俗易懂,時不時還穿插講述物理課本中的名人勵志故事,他的每堂課都會引來數(shù)十萬網(wǎng)友點贊,大家親切地稱他為“可愛老電工”。

從直播教授《電工電子電路基礎》課開始,王廣杰就定下了教學的三原則——一是能聽懂,二是有用處,三是不落后。在與母校教師們座談時,他詳細剖析著這三原則,“聽懂,就是要通過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方式,講解知識點;有用,就是要學會打破常規(guī),用平實語言解釋原理,將復雜知識變得具象;不落后,就是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

“在校學習是學習,終身學習更有重要意義。”82歲的王廣杰講到,大家要喜歡教師這個職業(yè),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刻苦鉆研專業(yè)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練就自身“真本事”。

他坦言,在直播時為避免授課內容不落后,會經(jīng)常性購買教材進行學習,嚴格總結整理最新知識點,確保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學質量得以保障。正是這份堅持學習的毅力,讓王廣杰的授課直播間經(jīng)歷三次“升級”,從提前寫好板書、直播念著講,到學會連麥互動,再到現(xiàn)在邊講邊寫,教學進入良性循環(huán)。

提到如何才能讓授課教學更有魅力,王廣杰真切地說:“不要把它當成負擔,而是要看作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在課堂上,用欣賞態(tài)度關注學生們的成長,善于借助幽默化語言、故事性內容吸引學生們的注意,以平易近人的解釋增強學生們的理解、調動學生們的興趣,對于提高一名教師的課堂效果,是最為重要的。

“簡單樸素的語言,卻道出了深刻道理。王廣杰老師傳授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直播方法,值得學校教師們細細品悟、仔細借鑒,有效應用到實際課堂中。”該校教師發(fā)展中心主任楊茜說。

王廣杰與青年教師座談 秦建寧攝

他寄語全校學弟學妹

幸福是靠艱苦奮斗出來的

“當時,我所在的工程系,里面有鐵道建筑、橋梁、線隧、機械四個專業(yè)。現(xiàn)在講的電學知識,就是在機械專業(yè)基礎上深化學來的。”在石家莊鐵道大學青馬培訓工程課堂上,王廣杰飽含深情地把母校的歷史滄桑娓娓道來。

“勤儉”兩字是王廣杰崇尚的人生信條。“一個是腦子勤,肯學習;一個是體力勤,肯干活。儉,就是要簡樸不浪費。”他家境貧寒,曾面臨差點輟學的窘境,靠著助學金完成初高中的學業(yè)。在生活中,最愛穿寬松的迷彩服、工裝,吃飯簡單湊合,空閑時間常耕地勞作,體會勞動意義。

從王廣杰的講述中,該校學生們仿佛看見過去的場景就在眼前,感悟學校七十余載發(fā)展的艱辛不易,以及他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談到榮獲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集體獎“銀發(fā)知播”時,王廣杰說沒想到自己能與著名天文學家、大學教授等知識分子一同獲獎。“幸福是靠艱苦奮斗出來的,學深學透學熟專業(yè)知識,以孜孜不倦的態(tài)度,不浪費一分一秒地做好學問。”

他認為,這是自身能夠被認可的原因之一,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也會激勵著他向更優(yōu)秀的學者專家們學習,努力發(fā)光發(fā)熱,做出更多貢獻。

“機遇和努力兩者缺一不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讓我將講臺搬到網(wǎng)絡,通過直播傳播知識文化、弘揚正能量,在短視頻平臺擁有百余萬粉絲,把畢生所學專業(yè)知識奉獻給廣大青年。”身為前輩、作為校友,王廣杰勉勵同學們要保持拼搏奮斗、自強不息、不甘落后的進取勁頭,抓好專業(yè)知識,愛黨愛國,服務社會,腳踏實地走好未來之路,成為新時代需要的人才,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明天。

王廣杰參觀校史館 ?秦建寧攝

培訓結束后,機械2101-外1班矯雨杉同學動容地說:“老一輩的奮斗精神激勵著我們新一輩的弘揚傳承。王老師講的干貨滿滿,為我們瞄準前行方向,勇?lián)鷷r代使命,以青春之力砥礪奮進新征程提供動力源。”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學校將以此為契機,結合實際開展老校友回校交流工作,讓更多像您這般地杰出校友,充分發(fā)揮榜樣力量,彰顯模范作用。”石家莊鐵道大學校長馮文杰在與王廣杰親切交流時說。

活動期間,該校關工委副主任張曉煒、校友辦主任郭斌以及團委書記吳湘鋒為王廣杰頒發(fā)杰出校友、青馬工程特聘講師證書。

石家莊鐵道大學校長馮文杰與王廣杰合影留念

通訊員 邵玉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閆春旭

校對 徐珩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lián)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wǎng)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