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春節檔電影15元全包?起底盜版電影灰色產業鏈-每日報道

2023-02-01 14:31:36    來源:揚子晚報    

這個春節,多部院線熱映電影收獲口碑,票房喜人。與此同時,各種盜版影片流傳,被低價售賣甚至免費觀看。為此,春節檔七部電影聯合呼吁“拒絕盜版、抵制攝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盜版電影是怎么來的、背后有什么盈利模式?調查發現,盜版電影的“生產”手段多樣,偷拍盜錄只是灰色產業鏈中最基礎的一環。

宋溪 制圖

混亂:15元“全包”免費不少

“《滿江紅》《流浪地球2》……5部春節檔”。某平臺上,春節檔電影正被售賣。5部電影原價15.88元,關注店鋪立減5元。“這是TC版(搶先版)視頻,網盤發貨。 ”商家表示,可以先看試看版,“可以接受就下單”。打開試看鏈接,雖比不上現場體驗,但畫質和音效尚可。試看版中,商家還會不斷拖動影片進度條,以證明這是完整影片。其中一部的片名中,有“精修”二字。

多部春節賀歲檔電影打包價不到16元。

記者發現,低價出售春節檔熱門電影的不在少數。“《滿江紅》 春節檔電影秒發”。另一位商家標注了,付款后同樣是通過移動硬盤或網盤發貨。單部影片5元,5部一起打包價為15.9元,購買兩件還能繼續打9.9折。

TC版(搶先版),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槍版”。春節檔電影被盜攝低價售賣,幾乎“年年歲歲花相似”。如今,有不少渠道還提供免費的春節檔電影。

“關注上方公眾號,立刻獲取”“點擊關注下方公眾號獲取”……在某平臺輸入“滿江紅、資源”等關鍵詞,很快彈出多條內容。乍一看,它們仿佛是圍繞《滿江紅》所寫的影評,但在文章版面的醒目位置,均宣稱只要依步驟操作,即可在線免費觀看完整影片。

網絡流傳的盜版電影。

隨機關注一個公眾號后,掃描彈出的二維碼,記者加入一個名為“資源群”的微信群。管理員不厭其煩地提醒新進群的群員“禁言”,指路“具體資源見群公告”。按照群公告給出的鏈接和操作方式,記者進入到群專屬盤內,打開了一個追劇平臺。輸入《滿江紅》后,果然出現了可點擊播放的影片視頻。該視頻全長近2.5小時,前后拖拽數次,期間并無卡頓,可以完整觀看。

春節檔其他熱門影片在該平臺也有資源。記者嘗試搜索《流浪地球2》,同樣出現影片視頻,可完整播放。但該視頻呈現的影院屏幕,是一個微微偏斜的長方形。且播放片頭時,可看到數位進場觀眾的身影。很明顯是在電影院現場錄制的,且錄制設備處在觀影方向中偏右的位置。

網絡流傳的盜版電影能模糊看到電影院環境。

手段:微小設備“隨手拍”

最新上映的電影資源是如何廣泛流傳于網絡的?如此短的時間內,采用了什么方式偷拍盜攝?

“主要還是個人或者極少數觀眾通過手機、相機等設備偷偷拍攝。”一名電影院工作人員說,隨著科技進步,一些盜攝者在觀影過程中,甚至會用到微型攝像頭或針孔攝像機。即使工作人員不定時巡廳或查看監控,要在光線昏暗的電影院內及時發現微小設備,也有不小的難度。

類似說法,在執法監管和司法查處的實踐中,也得到了證實。此前,多部門就聯合發布了15起院線電影盜錄傳播典型案例,其中就展現了不法分子盜攝盜錄的主要手段與目的。

最為常見的,是盜錄者作為觀眾,使用手機、攝像機等設備,在影片播放時直接錄制。披露的典型案例中,陜西省咸陽、西安等地執法部門,均是在對影院進行檢查時,發現有人正使用相關設備盜錄電影。

也有不法分子與影院工作人員“里應外合”,獲取電影資源。此前,寧夏平羅縣公安機關破獲了盜錄傳播院線電影案。案件中,王某利用在電影城工作的便利條件,將影廳監控拍攝的電影發送給劉某,還將影廳監控通過軟件分享給劉某,劉某錄制電影后出售給他人。還有個別情況,是盜錄者本身就是電影院的經營者。例如貴州惠水縣破獲的盜錄傳播院線電影案顯示,范某取得影院經營權后,購買設備翻拍放映的影片,向群成員提供盜錄影片。

北京周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律師儲江說,盜攝正在上映的電影屏幕并通過互聯網傳播,是典型的侵犯院線電影著作權的行為。盜攝的拍攝者、將盜攝視頻上傳至互聯網傳播、轉發下載鏈接的網民,都是侵犯著作權行為的直接侵權者。網絡平臺如果不能及時制止侵權行為的,也構成共同侵權,是間接侵權者。如果影院也參與了一同盜攝并非法牟利的行為,還有可能嚴重違反電影發行協議,情節惡劣的甚至涉嫌構成侵犯著作權罪。

產業:5元8元“滾成”百萬元

采訪發現,這些偷拍盜攝的影片,會被相關人員“物盡其用”。既可以用來販賣變現,還能夠用作賬號引流、繼續牟利。

“偷拍和販賣‘槍版’的現象屢禁不絕,一個原因就是有利可圖。”某電影院工作人員說,一些人只要在觀影中秘密拍攝一部完整影片,經過簡單處理后,就可上傳到網絡以幾元、幾十元的低價售賣,或者層層轉賣牟利。

就是這幾元、十多元的價格,在灰色市場上帶來的驅動力是十分龐大的。前述經營電影院的范某,在翻拍影片后就將其提供給群成員,而后收取了包月費用8.17萬元。甚至,有的盜錄者通過個人店鋪、微信等途徑廣泛向公眾出售,5元、8元的“小錢”匯集起來,違法所得動輒上百萬元。

業內人士透露,盜版電影產業已形成從偷拍盜攝影片資源到轉賣分發、多次牟利的完整產業鏈。偷拍盜攝電影,只是整個產業鏈上最基礎的一環。在販賣盜版電影之外,以“免費”噱頭用作繼續引流牟利的手段,也是灰色產業鏈上較普遍的做法。

采訪中,記者發現如果對視聽效果要求不高,一些群組的管理者還是愿意免費提供盜版電影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公眾號、微信群等引流牟利。例如記者所在的群中直接注明“會發廣告,介意的話可以退群。”而這一渠道的傳播速度頗為可觀。在記者入群后短短19分鐘內,就有近30人陸續加入。

此外,不法分子另一種操作思路是組建網站、微信公號等,將資源免費提供給用戶,作為引流元素“間接”獲利。如福建莆田公安機關破獲的案件顯示,林某經營網站和微信公眾號,利用軟件收集并上傳近7萬條網絡影視作品鏈接至其設置的兩個域名,通過發放優惠券吸引顧客購物賺取傭金。江蘇漣水縣公安局破獲的案件顯示,吳某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在開設的網站上向公眾提供最新的電影、電視劇、動漫、綜藝等視頻,包括多部尚在院線公映的電影,并通過投放廣告牟利。

背后:侵權更要防“逆淘汰”

電影院從業人士表示,在一線電影院,面對可能的偷拍盜攝行為,也有尷尬的一面。比如,不可能去檢查或查閱觀眾隨身攜帶了什么設備。同時,盡管會不定時巡廳,但巡廳次數多了會影響觀眾的觀影體驗。“我們一旦發現有偷拍盜攝,立即制止并警告。如果當事者不聽勸阻,或者有情節嚴重的行為,就報案。”

調查發現,盜版電影在現實中屢禁不絕,背后也有多個原因。除了需求和難以預防之外,電影業從業人員分析表示,還有觀眾法律意識和觀影鑒賞水平的原因,“一有院線上新,有的觀眾就喜歡問有沒有‘槍版’,而不太在乎觀影環境和畫質。”近些年一些自媒體渠道資源的豐富、影院票價調整等因素,也導致一部分觀眾越來越不愿意花錢走進影院。

“盜版電影目前主要在社交媒體、自媒體平臺和網絡硬盤這幾個環節比較泛濫,需加大審查審核力度,這從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著名影評人、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者孫佳山說,僅靠查處個人很難實現禁絕,“要掐斷它的傳播途徑,打擊其背后的盈利模式和機制。”

律師儲江說,嚴格講,每一位付費購買了侵權影像并傳播的網民,都構成對影片著作權的直接侵權,侵犯了影片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但在實踐中,這種隱蔽的、大量的侵權行為很難全面監控和根治。因此,平臺方需要對平臺上的侵權行為實時監控、及時處理。“在實踐中,影片發行方常常會在電影畫面中植入畫面指紋來鎖定侵權人,從而追究侵權行為,整治侵權亂象。”

孫佳山表示,治理盜版電影不是小事,但凡上院線的電影,即使是中小成本也大多是千萬元級別的成本,春節檔電影的成本則普遍更高。“盜版不僅是侵權問題,同時也影響了市場秩序,這對于影視行業是一種長期危害。長期下去容易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影響我國電影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