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26人組成盜墓團伙,在全國多地盜掘文化遺址和古墓,致使被盜古墓葬受到一定程度損傷,偷走1500余件文物、國寶,其中春秋時期的編鐘等二級或一級文物就7個……據了解,由于該組織是一個具有勘驗、爆破、盜掘、倒賣等明確分工、組織龐大、手法專業的特大盜墓團伙,該案被公安部2021年1號文物案件掛牌督辦。近日,宿遷市泗陽縣人民法院對涉案的26人作出判決,其中5人十年以上刑罰;5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刑罰;16人判處三年以上五年以下刑罰;均并處罰金。26人中,僅3人適用緩刑。
【資料圖】
“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被告人龐某某直接或間接多次組織多名被告人到江蘇境內實施盜掘。”庭審現場,宿遷市泗陽縣人民法院對案情基本情況做出介紹。
記者了解到,2021年2月2日,宿遷市泗陽縣三莊派出所接到報警稱,當地村民發現,田頭一片冬小麥有明顯被人踩踏的痕跡,民警對現場勘驗后發現,案發地點正處于泗陽三莊漢墓群保護區的范圍內,屬于泗水王陵,是古泗水國的重要遺址,分布于東西2500米、南北7500米的范圍內,區域內探明的墓葬有70座,2013年3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于三莊漢墓群區域范圍廣,古墓葬眾多,且規格較高,一直以來都是盜墓者垂涎的“風水寶地”。
所謂的“踩踏痕跡”其實是盜墓者用洛陽鏟打的“盜洞”。經縣公安局刑警大隊上報后,宿遷警方第一時間和宿遷市文保單位取得聯系,到現場勘查、勘驗,進而發現,這片看上去只有一個小“圓孔”的麥田,地底下其實已經被掏空,確定了現場有明顯盜掘痕跡。
警方在周邊排查后發現,周圍有水桶、手套、木板等作案工具,并在附近河溝中找到了被轉移的泥土。警方通過對周邊道路監控逐幀分析研判,確定這是一個手法專業、分工明確、隱蔽性強的盜掘古墓葬團伙。
有組織者選址、勘探,有爆破手對墓葬進行爆破,有專人盜掘,事后還有專人將文物送到“黑市”出貨……層層梳理后,警方確定,該案的背后是一個分工明確、組織嚴密的特大文物犯罪團伙。
隨后,公安部將此案列為2021年1號文物案件掛牌督辦,并和國家文物局聯合派出專家趕赴宿遷,現場指導案件偵辦和文物保護工作。
警方查明,嫌疑人在徐州“接頭”,有安徽、山東、河南等地的犯罪嫌疑人參與。在組織了相關警種共100多名警力參與后,警方先期抓獲了20多名犯罪嫌疑人,追回各類文物1500余件。經南京博物院鑒定,這批被盜文物中,有2件為國家一級文物,5件為國家二級文物。
經審理,法院依法判處5人十年以上刑罰;5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刑罰;16人判處三年以上五年以下刑罰,均并處罰金。此外,26人中,僅3人適用緩刑。
“26名被告人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倒賣文物的行為破壞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起訴人根據指控事實表示,這些還應當承擔賠禮道歉及修復等民事責任。
對此,法官表示,在追究被告人相關刑事責任的同時,國家公權力即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通過要求被告人在省級以上公開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讓社會公眾知曉此類犯罪的嚴重危害性的同時,引起社會公眾對文物保護的廣泛關注。并通過要求被告人承擔相應的費用,修復已遭受損害的保護區或者文物,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對文物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該案宣判后,26名被告人對在省級以上媒體上賠禮道歉均無異議,其中,被告人張某某自愿支付古墓葬,古文化遺址的看護費用二萬元;被告人周某某、田某某,自愿支付古墓葬填埋費用二千元。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孫旭暉 通訊員 胡彥壯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