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小快遞背后是大民生。當下,快遞物流行業已與群眾生活密不可分。但由于多數快遞從業者的法律意識不高,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一旦發生勞動爭議,往往陷入維權困境。 近期,常州市天寧區檢察院就依法支持4名快遞小哥向天寧區法院提起訴訟。
去年年初,天寧區檢察院在根治欠薪專項行動中,依托與區法律援助中心的協作配合機制,發現本案線索。經調查核實,小周(化名)等人在本地一家快遞公司從事快遞配送業務。工作期間,快遞公司未與小周等人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未為其繳納社保,只是口頭約定了工資等相關事宜。2021年期間,該快遞公司因經營不善,拖欠小周等人工資共計10萬余元。后小周等人申請勞動仲裁要求支付工資,未得到支持。
“當初公司都和我們說好的啊,怎么現在就不作數了呢,這可都是我們的血汗錢啊。”小周等人均為外來務工人員,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識欠缺,維權能力不足,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天寧區檢察院依法履行支持起訴職能,聯合法援律師,幫助小周等人通過訴訟方式維權。
最終,雙方在訴訟過程中達成了調解協議,法院制作民事調解書予以確認,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到維護、矛盾糾紛得以化解。
檢察官介紹,勞動合同關系的認定,并不單以有無簽訂勞動合同,或者所簽合同的名稱而論。一般可從入職情況、考勤管理、薪資發放等各方面綜合考量,重點依據快遞員是否具有“從屬性”特征來判斷。若有,則構成勞動關系,可依法主張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金、工傷保險待遇等權利。若無,則構成勞務合同或其他法律關系,可以依法依約主張用工方支付相應的勞務費用或主張其他權利。
常州檢察機關依據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充分發揮民事檢察支持起訴職能,能動履職介入新就業形態下的勞動權益糾紛,助力快遞小哥合法維權,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保障民生民利、建設和諧社會貢獻檢察力量。
通訊員 曹淵 揚子晚報網/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陶善工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