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12月19日訊(通訊員 刑偵宣 記者 梅建明)春節臨近,為守護好市民的錢袋子,加強市民的防詐防騙意識,12月19日,南京市公安分局刑偵局特地發起了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信中說: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
歲末年初,歷來是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最為高發的時段。為增強廣大市民朋友防范電信網絡詐騙意識,有效保護自身財產安全,請廣大市民朋友務必認真閱讀此信,提升防騙識騙能力,切實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資料圖片)
目前,高發多發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主要包括:
1.刷單返利類詐騙。詐騙分子發布虛假兼職廣告,以高薪為誘餌,招募點贊員、推廣員,前期小額快速返還傭金,騙取信任,隨后誘導被害人下載刷單APP進行大額墊資充值,并以“任務未完成”“卡單”“操作錯誤”等為借口,詐騙受害人錢財。
2.網絡交友投資類詐騙,也就是俗稱的“殺豬盤”詐騙。詐騙分子通過社交軟件添加被害人為好友,噓寒問暖騙取信任,有的甚至確定為戀愛關系,隨后謊稱知道投資平臺、博彩網站漏洞或知道內幕消息,可以快速賺錢,慫恿受害人投資騙取錢財。
3.冒充公檢法詐騙。詐騙分子冒充防疫人員,謊稱受害人需要隔離,后電話轉接至所謂公安局,再謊稱受害人涉嫌詐騙、洗錢等犯罪。此時,詐騙分子往往會演“雙簧”,故意討論案情讓受害人聽見,或者通過視頻通話的形式展示虛假的工作證件、工作場景、證據文書和公安審訊辦案畫面等,進一步恐嚇受害人,騙取信任。最后要求受害人配合調查,自證清白,接受資金清查或轉賬至安全賬戶以騙取錢財。
4.冒充領導騙會計類詐騙。詐騙分子直接冒充單位領導拉群,或者冒充稅務局人員以查賬為由,添加受害人好友后拉群,隨后在群內冒充單位領導,指示受害人向指定賬戶匯款。
除上述幾類外,其他高發的詐騙類型還有虛假征信、網絡貸款、冒充客服、冒充熟人等等,詐騙方式多種多樣,手段、話術層出不窮,人人都可能成為被騙對象,請廣大市民時刻保持警惕。
一、堅持不貪不信。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心中沒有貪念,詐騙分子便無機可乘。面對“公檢法”等政府機關、單位“領導”、企業“老板”“親朋好友”“網站平臺客服”來電來信,不輕信、莫慌張、慎轉賬,往往多撥打一個電話,就能避免上當被騙。總之,無論騙術怎么變,以不轉賬應萬變。
二、牢記“十個凡是”。凡是不要求資質,且放款前要先交費的網貸平臺,都是詐騙;凡是網上兼職刷單、做任務賺錢的,都是詐騙;凡是通過網絡交友,誘導你進行投資或賭博的,都是詐騙;凡是網上購物遇到自稱客服說要退款,索要銀行卡號和驗證碼的,都是詐騙;凡是自稱領導、熟人要求匯款的,都是詐騙;凡是自稱“公檢法”讓你匯款到安全賬戶或進行資金清查的,都是詐騙;凡是通過社交平臺添加好友拉你入群,讓你下載APP或者點擊鏈接進行投資、賭博的,都是詐騙;凡是通知中獎、領獎,讓你先交錢的,都是詐騙;凡是聲稱“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需要配合注銷賬號,否則影響個人征信的”,都是詐騙;凡是非官方買賣游戲裝備或者游戲幣的,都是詐騙。
三、做好個人防護。注意保護個人資料信息,不隨意向他人透露或注冊填寫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號、支付賬戶密碼、驗證碼等個人信息。同時,切記不要圖一時之利,出售、出租、出借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卡等,以免淪為詐騙分子的幫兇。
全民反詐,你我同行,多一人參與,少一人受騙!希望廣大市民在看到各類反詐宣傳時,放慢節奏、停下腳步,多聽聽、多看看、多轉發,讓我們攜起手來,筑牢反詐“防火墻”,共建平安南京。
南京市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
2022年12月19日”
校對 陶善工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