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波疫情或在路上 從心理和實體經濟層面影響股市

2020-07-01 10:10:04    來源:第一財經    

上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發出警告稱,金融市場表現與實體經濟走勢嚴重脫節,可能導致風險資產價格回調并威脅經濟復蘇。《報告》提示可能觸發風險資產價格下跌的主要因素包括:經濟衰退的深度和持續時間超過投資者預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引發新的防控措施出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或社會動蕩導致投資者情緒逆轉,以及投資者對央行政策支持力度預期被證偽導致對資產定價重估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全球疫情蔓延風險上升對股市的影響。

全球第二波疫情或正在路上

6月份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從平臺期再度進入擴散期,全球每日新增病例10多萬,入院人數和死亡人數也在增加。據統計,到6月28日,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過千萬,累計死亡病例過50萬。

美洲依然是全球重災區。在美國,隨著各地經濟重啟和松綁疫情限制令,尤其是爆發了大規模的游行示威活動,疫情出現反彈。過去兩周,美國日均新增確診病例分別環比增長了23%和41%,6月25至28日已連續四天日增四萬例以上。拉美地區疫情持續加劇,病例數已破百萬的巴西情況尤為嚴重,該國累計確診病例數和累計死亡病例數均僅次于美國。

歐洲疫情形勢總體繼續向好,但聚集性感染事件仍時有發生。此外,南亞、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疫情防控壓力居高不下,當地整體公共衛生體系比較脆弱,經濟條件較差,疫情防控形勢堪憂。

現在,疫情全球蔓延風險上升已經不是理論假設,而是客觀現實。據疾病專家預測,隨著南北半球氣候的周期性變化,疫情還可能會在南北半球震蕩式反復,并在部分國家出現第二次暴發。

新冠病毒具有傳染性高、隱蔽性強、危害性大等特點,疫情應對需要全球團結互助、共同努力。疫情在全球呈現出波浪式擴散的特征,本就增加了全球協調一致防控的難度。而有的大國缺乏領導力和責任感,將疫情政治化,更是給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造成嚴重破壞,對全球團結抗疫產生巨大困擾。

中國政府早在4月初就前瞻性地提出,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近日,世界衛生組織也多次警告,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正在加速,世界正處于一個新的危險階段,并呼吁所有國家和人民保持高度警惕,全球應做好防疫持久戰的準備。

疫情防控或將從心理和實體經濟層面影響股市

從心理層面來說,全球第二波疫情擴散,將打破市場對于疫情能夠很快得到控制的幻想,重創市場多頭。最近一段時間,美股震蕩加劇的原因之一,就與疫情反復、經濟重啟受阻有關。當然,更為關鍵的是疫情形勢下的經濟復蘇進展。

疫情對于經濟的實質性影響,主要源于停工停產、居家隔離等社交隔離措施造成的經濟停擺。好消息是,較疫情暴發之初,人類對于病毒認識更深,防控經驗更多。只要按照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的一般規律迅速采取措施,就可以較快控制疫情的大范圍擴散。壞消息是,病毒客觀存在,除非有疫苗或特效藥,又或者是選擇群體免疫,采取一定力度的非藥物干預措施或難以避免。

美國政府已表示,哪怕國內疫情二次暴發,也不會恢復經濟封鎖措施。這可能是市場預期樂觀、有恃無恐的主要理由。然而,在“大水漫灌”的牛市行情下,投資者可能對利空選擇性忽視。

首先,因為5月份以來各州強行重啟經濟,導致美國每日新增病例居高不下。結果,3~6月份,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盡管有所反彈,但持續在榮枯線以下。相反,中國在基本阻斷本土疫情傳播后,制造業PMI僅經歷了2月份單月大幅下挫,3月份以后持續反彈至榮枯線以上,經濟生活秩序逐漸恢復。4、5月份,中國出口和利用外資(以人民幣計價)連續同比正增長,表現超預期乃情理之中。可見,美國的疫情防控拉平了疫情增長曲線,卻可能拉長疫情沖擊時間,進而也會延緩經濟復蘇進程。

其次,不論采不采取措施,只要疫情不得到有效控制,出于疫情反彈的擔心和恐懼,就可能導致企業減少資本支出,居民減少消費開支。與沒有疫情發生的基準情形相比,社會總供求的水平將更低。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社會總供求受壓制的時間就會越長。況且,美國“直升機撒錢式”的過度救助,雖緩解了企業和家庭困難,但也助長了道德風險,影響了復工復產的積極性。同時,還可能延緩市場出清,催生大量缺乏市場前景的僵尸企業。

再次,即便美國聯邦政府不會因疫情反彈采取經濟封鎖措施,但州政府或其他國家仍可能有所行動。據報道,已有10多個州重啟了某些限制措施或暫停了經濟重啟計劃,疫情較為平穩的部分州也對美國其他疫情重災區來訪游客出臺了隔離措施。此外,歐盟成員國一致同意從7月1日起對第三國逐步放寬非必要旅行禁令,首批擬允許來自過去兩周內每十萬居民中不超過16例新增感染且感染率已趨平穩或下降的國家游客入境。美國由于達不到相關條件,可能在首批開放的國家名單之外。至于實行群體免疫策略的瑞典,作為歐洲疫情重災區,在近期歐洲取消內部邊界限制時已遭多國“拉黑”。

在經濟強行重啟情況下,不排除美國經濟二季度衰退的幅度有可能低于機構預測,但疫情的反復卻可能令衰退時間長于此前預期。單純從數據來講,有可能是全年經濟衰退的幅度相近,但持續兩個季度還是三四個季度,對市場主體來講意義卻大不相同。因為后一種情形意味著,在經濟衰退的環境下,市場主體要過更長時間的苦日子。

日前,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對外宣稱,隨著得克薩斯、佛羅里達等州暫?;蛉∠洕貑⒂媱潱绹洕鷱吞K可能會推遲到今年第四季度。“長痛不如短痛”,讓企業和家庭撐三四個月是可以的,但要撐大半年甚至更長時間,顯然要困難得多。

美國破產法院記錄顯示,僅今年5月,美國就有722家企業申請破產保護,同比增長48%。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受疫情打壓消費者需求影響,3、4月份美國零售銷售額連續環比下降,5月份雖然恢復正增長但仍同比下降。而且,5月份的報復性反彈主要是因前期被壓抑的需求集中釋放,這種需求可能很難持續很長時間。美國一家民調機構的近期調查結果顯示,30%的受訪者表示用救濟支票來支付賬單,包括手機、公用事業、有線電視和房租,這是美國人難以維持生計的跡象,這些需求甚至排在購買食物、服裝等必需品支出之前。

這就是為何近期公布的各項經濟指標向好,美國政府卻還在醞釀新的財政刺激計劃的重要原因。6月16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一些指標顯示經濟活動已經企穩,但產出和就業水平仍遠低于大流行前的水平,美國經濟復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重申利率將維持在零附近,直至經濟重回正軌。他還表示,疫情正給小企業及低收入群體和少數族裔帶來嚴重風險,并呼吁國會不要太快取消對家庭和小企業的聯邦救濟。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第二波疫情正在威脅世界經濟前景,全球經濟將衰退更嚴重、復蘇更緩慢。其中,美國今年經濟衰退8.0%,明年增長4.5%。也就是說,美國實物經濟總量明年都不能恢復至去年的水平。

5月15日,美聯儲在半年度“金融穩定報告”中發出嚴厲警告稱,如果疫情加劇,股票及其他資產價格可能會“大幅下跌”。6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陸家嘴(11.230,0.02,0.18%)論壇上致辭時指出,金融體系富有韌性通常是經濟強健的表現,但實體經濟尚未重啟,股票市場卻高歌猛進,這種情況很難讓人理解。

難道“錢能通神”?股市的“虛火”光用錢砸,就能一直撐下去嗎?(作者系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

[責任編輯:h001]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