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地球
文化 | 中國
(資料圖片)
一年而所居成聚
二年成邑
三年成都
——這里是成都
這是一座以人為本的城市。這里是名垂千年的天府之國,是風雅的、時尚的、精致的、都市的、卓絕的,這里也是生機勃勃的,意氣風發的。
自2009年起,成都已連續13年位居“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在成都國際金融中心頂樓,人們特意前來與“爬樓大熊貓”(藝術裝置“I Am Here”)合影。攝影:宋加樂
舉世矚目的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即將登場,“置酒高堂,以御嘉賓”,在倒計時50天、40天、30天,“人文成都”“古今成都”“沸騰成都”不同的美學表達將分三次陸續呈現。首篇,讓我們一起品題成都的“人文之美”。
1
文韻之美:從純粹到交融
這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
輝煌的金沙,
將人們帶入歷史深處。
這里是漢賦里的“錦官城”,
也是唐詩里的“喧然名都會”,
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
2001年在成都市區發現的金沙遺址是古蜀王國都邑。以太陽神鳥金飾為原型設計的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穹頂,陽光會在弧形墻面上投下太陽神鳥的光影。攝影:袁義明
川劇絕活——吐火。川劇的面具,凝聚了從古到今人們對角色的情感與思索。攝影:朱建國
成都市錦江區錦城藝術宮里川劇演員表演滾燈。攝影:杜寧
玉林東街小朋友學習皮影戲 攝影:杜寧
3000年前的金沙大金面具通過反射與一名觀眾的面容疊加,遠古與現代的對話。攝影:劉炯(secretdada)
在3000年文化底蘊的包裹中,成都人賡續文脈、表達情感,為世界耕耘文化傳承的墾地。
成都開往歐洲的班列連接東西,川劇與芭蕾交相輝映。攝影:鄧建川
錦江游龍是從南宋流傳至今的春節重要習俗之一。攝影:劉炯(secretdada)
成都市錦江區舉辦的夜游錦江系列文化活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攝影:凌華蓮
古時,成都人出入蜀地多走水路,東門碼頭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如今,雖不再承擔交通功能,但東門碼頭繁華依舊,錦江沿岸的古風市場是游人淘寶蜀繡蜀錦的好去處。攝影:李繼祎
蜀繡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采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攝影:陳健
作為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之一,蜀繡以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豐富程度居四大名繡之首。攝影:陳健
瓷胎竹編是成都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品。攝影:張超云
四川成都:“東方藝術之花”瓷胎竹編。供圖:視覺中國
母子一起體驗漆器制作。成都自古以來就是漆器主要產地之一,享有“中國漆藝之都”美譽。成都漆器是中國四大漆器之一,又稱“鹵漆”,以精美華麗、光澤細潤、圖彩絢麗著稱。攝影:徐劍鋒
精美的成都漆器雕銀絲光暈彩首飾盒。供圖:視覺中國
四川省歷史文化名街寬窄巷子是游人打卡的著名景點。攝影:沈軍
杜甫草堂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入蜀的居所,他在此居住四年間賦詩240余首。攝影:Nazario羅尼
2
煙火之美:從市井到時尚
成都也是凡俗、瑣屑、市井的、
消閑的、煙火的、火熱的、
麻辣的、熱騰騰的……
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是富裕的、
安逸的、快樂的、幽默的、
優雅大方的……
成都人看成都,春秋消閑、
夏天散涼、冬天取暖。
早在兩千多年前,川人便已開始飲茶,成都更被稱為“泡在茶碗里的城市”。在遍布成都的上萬家茶館中,那些傳統茶館就像一處處“通往老成都的時空隧道”。攝影:劉聰
茶館不僅是成都人的休閑去處,也是承載了社會生活的公共空間。大慈寺茶園中,一位耄耋老人一邊喝茶一邊用起電腦,現代與傳統瞬間渾然一體。攝影:朱建國
錦里古街的理發鋪前,過去與今日恍惚間重疊在一起。攝影:周裕君
成都大街小巷都有美食,不管刮風下雨從早上一直可吃到晚上。攝影:孟蓓
寬窄巷子街頭的父女情。攝影:周建蓉
夜市攤前購物的麗人們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攝影:何淑芳
望平街咖啡館。 攝影:佐小虹
我在成都很想你。攝影:陶軍
這一幕幕在日常時光中變換的城市煙火氣息,在光色流蕩中折射出成都寬容多態、美不勝收的城市之美。
3
自然之美:從生靈到生態
截至2021年末,成都所在的四川省擁有野生和圈養大熊貓共計1935只,超過全球大熊貓總數的75%。生態環境優渥、可愛的大熊貓們在這里自在樂活。
網紅大熊貓花花性格溫順親人,獨特的外形和與眾不同的行為特點,賦予了治愈人心的力量。攝影:周孟棋
花花出生于2020年7月4日,由于個頭比同齡大熊貓小,長得胖乎乎、圓滾滾,辨識度高,被稱為“熊貓界的頂流女明星”。攝影:周孟棋
你好!寶貝。攝影:鄔憲初
管理員李鳳抱著她的大熊貓寶寶讓游客拍照。攝影:阿米·比塔萊 Ami Vitale
在管理員的幫助下,學會賣萌的大熊貓寶寶。攝影:阿米·比塔萊 Ami Vitale
夏日,午后眺望遠處的大熊貓,思考著濃密的綠野里是否藏著更多的秘密。 攝影:胡澍
秋日,白鷺灣靜靜的湖面上,一只野鴨飛快地掠過水面。攝影:杜森
春日,每當春暖花開時節,紅星橋的泡桐花都會壓彎枝條。 攝影:廖鐵軍
夜晚的濕地公園,偶爾能抓拍到成群螢火蟲。螢火蟲是生態的風向標,已很難在其他大城市的野地中見到了。攝影:陳忱
成都城市建設注重環保綠化,二環高架橋墩長滿了爬山虎。攝影:喇瑞良
二環高架下的爬山虎鋪滿路人回家的腳蹤。攝影:李興明
隨著公園城市建設的推進,綠道已經與成都人的生活方式融為一體。運動健兒們在綠道上騎行,在他們的身旁是一片片生機盎然的茶園。攝影:劉揚
4
活力之美:從崛起到飛揚
在家鍛煉身體。攝影:莫小琴
陀螺甩起,即是運動,也是一手傳承的絕活兒。攝影:袁義明
溫江,一位女士騎行在開花鮮花的小路上。攝影:王曉林
搖擺舞會。即便是小眾愛好者,也能在多元化的成都找到一方樂土。攝影:麻辣搖擺
環城生態公園100多公里的一級綠道上有78座橋,成為騎游愛好者打卡地。攝影:何淑芳
城市最中心的購物廣場,也是滑板少年們最愛的街頭“舞臺”。攝影:陳其飛
新都,晨練的人們。攝影:彭敏
首個連接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自然遺產的馬拉松賽事,賽道包括都江堰和青城山的世界文化遺產和包含都江堰趙公山在內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世界自然遺產。攝影:劉杰
成都世乒賽上的選手。攝影:江宏景
球迷為成都足球騰飛搖旗吶喊。攝影:董云輝
成都球迷總在吶喊助威。攝影:白冰
廣場上飛揚而起的滑板少年,背后呈現的正是這座城市活力滿滿、多元奮發的健康活力之美。攝影:谷臣澄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