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芳調解工作室是以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石順芳為核心的人民調解團隊,配備三名專業調解員,一名專業律師、一名調解顧問和一名文員。石順芳作為上海市首席人民調解員,常常會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贏得當事人雙方信任的同時,分析問題的起因和當事人的想法,找出問題的癥結,群策群力達成合議,將矛盾徹底化解在萌芽狀態。
【資料圖】
據統計,華芳調解工作室每年完成調解一百多起,調解成功率超過95%。正是由于工作室調解員們的辛勤付出,不僅能幫助調解雙方化解矛盾,也為社區文明與和諧作出了積極貢獻。
為調解大開綠燈的秘訣
據了解,華涇鎮華芳調解工作室在石順芳的帶領下,非常注重取得當事人的信任,她甚至把自己的手機號公布在小區,方便居民第一時間聯系,她表示,“如果能在調解工作發生之前就到場,那對實際開展調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某年除夕清晨,正在家中準備年夜飯接待親戚的石順芳,突然接到了來自某小區居民的求助電話,說是家中已經“水漫金山”了,請求石順芳的幫助。考慮到之后可能會出現的鄰里糾紛,石順芳趕到居民家中,看到新裝修的房間墻上都鼓起了包,房間里也沒電、開不了燈,躲在屋里的老伯踩著沒過小腿的水哽咽著表示,應該是樓上水管爆裂才會造成如此大面積的漏水。
考慮到大量積水可能出現的漏電情況,石順芳迅速聯系了居委和物業,在物業配合下將整棟樓的水閘和電閘先行關閉,居委則通知樓上漏水房屋的居民前來關閉水閘,好在該居民非常配合,很快趕了回來。由于是除夕夜,在與居民、物業反復溝通后,物業同意盡快給整棟樓的居民通水、通電,讓大家能安心過年,同時又先找人來幫忙向外舀水,并給樓下居民拉一路應急電路。看到物業工作人員到來,石順芳一時也幫不上忙,于是匆匆趕回家招待前來做客的親戚。午飯后,石順芳放心不下樓下居民,又來到這戶居民家中,已經情緒平穩的老伯看到她的出現,感動不已。此后幾天,石順芳也會抽空前去看一下,了解后續的維修進展。
石順芳告訴記者:“能第一時間到現場,可以為之后調解工作,大開綠燈!”據介紹,經過這起漏水事件后,樓下的居民很信任石順芳,經過幾次調解,很快談妥了賠償方案。
講好“情理法”,讓親情和諧
班先生與雪阿姨夫婦育有三個女兒,按照本地人習俗,大女兒結婚時,女婿作為“招女婿”入贅。在2013年、2018年夫婦倆先后過世,雪阿姨在過世前,留有一份代書遺囑,表明自己百年后名下的房產由孫子(大女兒的兒子)繼承。但是由于法律知識的匱乏,立遺囑時雖有兩名第三方證明人,但代書人卻是自己的大女婿,遺囑失去執行效力。二女兒和三女兒知悉情況后,就提出要按法律規定繼承母親的遺產。
石順芳與同事們在接到調解案件后,仔細傾聽了各方的情況及訴求,通過情、理、法相融的勸解,讓她們體會到當姐姐的不易以及本地人的習俗。通過反復不斷的溝通協調,姐妹三人終于達成了和解協議,大姐給予二個妹妹一定的補償款,房屋產權則依照母親的遺愿留給了大姐的兒子。
石順芳表示,本案中采用了“情、理、法”相融的調解技巧進行了背對背的勸說,引領他們對法律知識的認知,詮釋親情之間的內涵,用法理去說服、用耐心去溝通、用愛心去感化,使一起即將走上法庭的家庭矛盾得到了有效的化解,使一份即將破碎的姐妹情得到了及時的修復。
據了解,華涇鎮早在2018年就掛牌社區法治學校,華涇司法所則讓“老娘舅”參與社區的調解工作中。華涇司法所所長馮斌表示,全國模范調解員石順芳是土生土長的華涇人,對風土民情了如指掌,十余年社區工作經驗的累積,也讓她更熟悉老百姓的話語體系,“她說的是法,講的是理,用的是情。”調解雙方都將她視為“自家人”,老百姓在這兒“聽得懂法、說得上話、辦得了事”。
殷志軍、陸翔、李瑾琳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