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新動態:澳門青年來穗創業:區塊鏈溯源 助中藥材走出國門

2023-05-25 11:41:23    來源:大洋網    

田間的農作物數據采集桿。

“提起‘陳皮’,國人很自然地知道它的功效,而外國朋友卻搞不明白這種‘用過的、陳舊的橘子皮’有什么用,還有‘上火’‘去火’又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們要繼續向世界推廣我們的中藥材。”5月23日,在位于黃埔區的澳門青年人創新部落,廣州神農智聯農業科技聯合創始人、澳門青年陳祥對記者介紹。近幾年,他和來自澳門的伙伴馮文滔共同開創了“澳優碼”體系,取得我國“星火·鏈網”骨干節點和國際超級節點的運營牌照,為中醫藥產品走向海外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撐。

用國際化語言


(資料圖片)

讓外國人更好認知中藥材

出生于1985年的陳祥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他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我在加拿大讀大學時,有不少來自北京和西安的同學,我的普通話就是被他們訓練出來的。”這段經歷也為陳祥打開了一扇了解內地的窗口。他大學畢業后先回到澳門,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但他一直在尋找突破機會。“有一次我聽朋友說起內地茶葉市場的情況,我特別好奇,特意過來廣州的茶葉市場一探究竟。”2018年,在朋友推薦下,陳祥和另一位志同道合的澳門青年馮文滔首次把物聯網技術運用到茶葉溯源上,由此開啟了他在科技助農領域的嘗試。

2020年2月11日,他們聯合開創的廣州神農智聯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式入駐位于廣州黃埔區的澳門青年人創新部落。“澳門每年有3900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們也希望尋找到內地的優質農產品,特別是中藥材,以便更好地拓寬海外市場。”

陳祥和馮文滔從茶葉項目開始接觸種植業,在此過程中,他們發現中藥材的農業溯源意義重大。“中醫藥大健康產業涉及面廣、產業鏈長、綜合性強、增長空間大,希望能以此為契機,通過數字技術賦能中藥材種植,以智慧化手段助力行業升級。”

陳祥介紹,根據《中藥材術語國際標準》,他們會在“澳優碼”的二維碼內容里讓外國朋友能夠以一些化學物質的含量來理解諸如陳皮之類的中藥材功用。“不然,他們搞不明白為什么要買‘用過的、陳舊的橘子皮’?并且‘上火’‘去火’又是什么意思?包括茶葉、枸杞、淮山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農產品,在外國人眼里都是很新奇的。如何用國際化的語言或手段讓他們了解并接受中國的好產品,就是我們要做的。”

加入國家級基礎設施

用區塊鏈助中藥材“走出去”

2021年,陳祥和馮文滔聯合多家單位成立了澳門質量品牌國際認證聯盟,并啟動了灣區品質認證工作;同年8月,中國信通院正式發布了“星火·鏈網”底層區塊鏈系統(BIF-Core)。而以“去中心化、來源可溯、去向可蹤、不可篡改”的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澳優碼”也正式加入了這個目前我國唯一獲得許可的公有區塊鏈系統。

“作為澳門青年,我們希望能用我們對接海外資源的優勢,為內地商品拓展海外渠道貢獻更多力量。”陳祥說,“中藥產業在澳門有著堅實基礎,也是澳門推動多元經濟發展的產業抓手。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澳門在促進經濟貿易、科技提升和文化交流,幫助內地企業從澳門走向葡語國家、走向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星火·鏈網”的技術支持下,陳祥和馮文滔打造的“澳優碼”體系助力“澳門監制”。“我們希望以數賦智推進中藥材發展,破解目前種植和加工方式不規范等產業現狀,實現中藥材‘種、管、收、產、運、銷、服’數字化升級,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陳祥說。

基于區塊鏈數據不可篡改的技術特性,“澳優碼”鎖定了產品生產加工、貿易流通等全生命周期,是權威的數字身份標識。“只要掃一下產品包裝上的二維碼,整個生產工序的全生命周期數據都可追溯,利用絕對的公信力提高全鏈效率,幫助境內外消費者快速了解中醫藥質量信息,快速打通國內國際貿易壁壘,也為中醫藥品牌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培養農民成“合伙人”

每月可增收三四千元

陳祥認為,當前國家正大力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從目前大灣區農產品溯源和交易體系建設環境來看,澳門本土企業是至關重要的參與主體。然而該如何利用區塊鏈,為靠著“天時”的農產品進行溯源?陳祥和小伙伴們研發出一個類似于“田間小路燈”的 “溯源唯真系統”,可自動監測農作物環境,打通生產過程中各種數據通道,隨時監測產品質量。

陳祥他們派出了“90后”員工阿豪前往合作地之一的位于陜西安康的茶園,發展“鄉村合伙人”。“種茶屬于‘靠天吃飯’,如何確保品質的穩定?有了智能監測設備就能解決。”阿豪介紹,目前在陜西安康他們已經安裝了四五十套數據采集桿,而在另一處位于廣西梧州近2萬畝的茶田里也已裝上了八十余套數據采集桿。“農民通過手機端將日志數據、用戶數據、運營數據等上傳至澳優碼平臺,既解決了終端數據的接入問題,又提供了就業機會。”

據介紹,這種“鄉村合伙人”只需要集中在線上進行硬件設備安裝及維護培訓課程學習,并通過相應考核,就將作為本地區負責人,承接起溯源硬件安裝、定期實地巡查及售后維護工作,農民就能在不影響農活的同時增加收入,“一個月可以賺三四千元,并且提升了鄉村對可追溯農產品價值的認同。”目前在陜西安康,十幾位年輕的農民已經成為他們的“鄉村合伙人”。

做好特色中藥材溯源

關注農業精細化、科技化發展

陳祥和馮文滔認為,智慧農業板塊的賽道很廣闊,而在澳門做數字認證也有著天然的土壤優勢。“澳門的中藥房遍布大街小巷,游客到澳門也會買中醫藥產品作為手信,這為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基礎。”

陳祥介紹,在中藥材溯源方面,他們正與新會陳皮、龍泉靈芝進行合作,下一步他們計劃深入研究長白山的人參。“我國有3000多種中藥材,要把各地特色中藥材的溯源做好,預計需要幾年。”在推進中藥材溯源的過程中,陳祥也特別關注農業精細化、科技化的發展。“比如,如何降低農產品的轉運破損率,如何提高農產品的利用率?以枸杞為例,現在,過大或過小的枸杞在處理中可能直接被扔掉了,而如果可以就地深加工,直接打成原漿,在澳門會是非常受歡迎的農產品。”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馮秋瑜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