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今年開通的地鐵五號線東延段、七號線二期初定站名公開征求民意,10天時間收到859條意見,絕大多數集中在前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是新修訂的《廣州市地鐵車站命名規則》(簡稱《規則》)實施以來的首次應用,部分車站的命名遭遇了合規但冷門和“擦邊”但熱門的爭議。對于市民提出的不同意見,市民政局全部“擬不采納”。
老地名“重生”,新造地名“絕跡”
2月27日至3月8日,市民政局通過官網對地鐵五號線東延段、七號線二期工程初定名稱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期間共收到859條反饋意見。除了贊成全部站名的意見,市民政局對不同意見全部“擬不采納”。
這是今年1月19日新修訂的《規則》印發以來,第一次應用到地鐵新線的命名。《規則》明確優先采用老地名,保護和傳承歷史,在本次命名中得到體現:七號線二期最后一站摒棄了使用數年的工程名“水西北”,擬命名為“燕山”。車站位于在建保障房小區,保障房開工之前這里是燕山村,曾植有大片荔枝林,村民稱這些古樹已逾百歲,由此可見燕山村的歷史,現在保障房小區里還有燕山回遷安置房。
記者留意到,不僅是“水西北”,類似以“地名+方位”創造出來的新名稱,在此次命名中不復存在。過往二十一號線“鎮龍”不在鎮龍村、位于鎮龍村的地鐵站被命名為“鎮龍西”這種“喧賓奪主”的情形不再出現。
超九成意見都在五號線東延段
“墩美”是區片名,還是僅僅一個村落名?
本次站名征求民意,五號線東延段爭議較大,超九成(805條)意見都集中在該線路,七號線二期收到54條意見。
五號線東延段初定命名“保盈大道”的車站,位于開發大道和保盈大道交匯處。征求意見階段,有市民建議地鐵站叫“墩美”。住在附近的譚先生說,這也是周邊居民對該片區的習慣稱謂。車站西側數百米就是墩美村,據文史資料記載,黃埔的夏園村于南宋時期(1279年)開村,該村主要由夏園墩頭、墩美等8條自然村和一個圩市組成。
按照《規則》,區片名是優先級最高的命名選擇,高于道路名。市民政局擬不采納“墩美”的理由是,認為該名字只是村落名,而地鐵站不在村內。對此,譚先生補充:“墩美是那一片的名字,不僅僅是村落,小時候的幼兒園、一直居住的小區都是叫墩美,就在地鐵站旁邊。時至今日,周邊還有眾多以墩美為名的地點。至于保盈大道,反而不熟。”
“夏港”冷門但合規,“青年路”擦邊但熱門
初定名為“夏港”的地鐵站,也收到多條不同意見,出現頻率最高的是“青年”系列地名,包括“青年路”“青年路口”“青年路西”等等。青年路是距離地鐵站北端出入口數十米的一條道路,在“老開發區”心目中有著很高的知名度,當年的燈光夜市、迎春花市都是在這條路上。自1984年來,青年路一直是開發區西區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江湖地位”顯赫。
市民政局擬不采納的理由是,車站不在青年路,而是位于夏港街道內,附近無合適的區片、村落名稱,采用街道名稱符合《規則》。夏港和青年路均“出生”在1980年代,“歲數”接近,但“名氣”差距較大。“夏港是街道名,但我們街坊很少用。”市民譚先生說。到底是用合規的冷門名字,還是用“擦邊”但市民認可度高的熱門名字?
對于以街道命名的做法,市民李先生建議謹慎考慮,“一旦街道調整就尷尬了”。2013年至今,越秀、白云、黃埔、增城等區都發生過街道行政區劃調整,新設立、撤銷部分街道。還有市民以諧音“下崗”調侃夏港的名字“不好聽”。
新問題:多線換乘站應該如何命名?
本次命名中,與既有車站換乘的新線站點,按照《規則》沿用既有車站的名稱,比如夏園、大沙東、裕豐圍等。隨著地鐵線網的發展,出現多線換乘,《規則》有可能遭遇左右為難的情況。
假如一條規劃新線沿華穗路南北向敷設,在華強路、花城大道交界分別設站,前者換乘在建的十三號線花城廣場北站、十號線廣州大道中站,后者換乘三號線、五號線珠江新城站。按照《規則》,后者可命名為珠江新城,然而前者換乘兩個不同的車站,應該如何處理?這有待下一步完善。
如果規劃新線還比較遙遠,那么在建新線不用太久就要面對類似情形。十三號線、十二號線位于建設六馬路的換乘站,可以通過長通道換乘五號線淘金站。按照《規則》換乘站以“先來者”命名,則相當一部分位于東風路上的地鐵站,要被冠以一個遠在環市路的名字。
附:站名“初稿”速覽:
五號線東延段的7個車站的初定站名為:文沖、雙沙、廟頭、夏園、保盈大道、夏港、黃埔新港。
七號線二期的12個車站的初定站名為:大學城南、深井、長洲、洪圣沙、裕豐圍、大沙東、姬堂、加莊、科豐路、蘿崗、水西、燕山。
其中,文沖、大學城南屬于這兩條線已開通的車站。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