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趁年輕,當兵去!3月16日上午,廣東省暨廣州市2023年春季首批新兵正式起運。廣州南站候車大廳內,身著迷彩服、肩披綬帶、胸戴紅花的新兵軍容嚴整、精神抖擻,成為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雄鷹選擇了寬廣遼闊的天空,蛟龍選擇了波濤洶涌的大海,而我們選擇了火熱的軍營,把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融入祖國的‘鋼鐵長城’。”新兵們懷揣報國強軍夢,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資料圖)
今年春季征兵工作開展以來,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廣州匯聚軍地合力,高標準完成了春季征集任務。上半年,全市征集男兵千余人,其中大學生超過90%,大學畢業生比例大幅提升。多年來,一批又一批熱血青年從羊城踏上軍旅路,在鐵血熔爐里百煉成鋼。在這座英雄城市里,應征青年參軍熱情高漲已成為近年來的“新常態”。
?政策給力保障有力送上“定心丸”
今年3月14日,在即將奔赴軍營前夕,海珠區預定新兵們收到一份別樣的“政策大禮包”。聽完一場“干貨滿滿”的優撫優待政策講座,預定新兵感慨道:“入伍前就能全面了解優撫優待政策,我們感覺心里踏實很多,這將為我們安心服役、獻身國防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廣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已連續九次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光榮稱號。各級黨委和政府始終是青年在火熱軍營中歷練人生、施展才華的堅強后盾。
“我們依法組織開展新形勢下的征兵工作,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優待政策,研究出臺更多鼓勵青年參軍入伍的管用措施,著力解決應征青年后顧之憂,切實讓每一名參軍青年‘入伍安心、服役暖心、退伍放心’,真正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廣州市征兵辦相關負責人說。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征兵工作的若干意見》,2021年1月1日施行的《廣州市擁軍優屬實施辦法》中配套的優待政策更是為心懷軍旅夢的應征青年送上“定心丸”。
“二次入伍”的新兵孟盛飛是來自廣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他坦言,“目前,在職青年入伍有頗多的優惠政策,如津貼費和工資補助等,這些都為我提供了回報家庭和自我成長的機會,讓我能走出實現自己人生理想抱負的第一步。”
成立市直機關人民武裝部、出臺《關于加強企業和高校黨管武裝工作的意見》……近年來,廣州積極探索企業征兵新模式,拓展企業征兵渠道。市征兵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結合國家、省市層面相關優惠政策,一些市屬國有企業還“因地制宜”進一步自主出臺激勵優待措施。今年,廣州多措并舉持續深挖企業高校潛力,廣東工業大學等高校自主出臺入伍畢業生推免讀研等辦法,增強參軍入伍吸引力感召力。
政策給力,保障有力,應征青年方可安心逐夢。廣州不少征兵工作人員感慨,近年來,適齡青年踴躍報名應征已成為一種新常態,投身軍營淬火成鋼更是成為許多青年的渴盼。為了實現從軍夢,有志青年們卷起來了。
“天河小伙鄧南川從18歲開始連續8次報名參軍,終于在2022年春季入伍,成為一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市征兵辦工作人員說,今年上半年,越秀區兵員中就有數人往年體檢、政治考核“雙合格”,但因為名額緊張,未搖號定上兵,今年完成學業后繼續應征入伍并成功圓夢。
?創新征兵宣傳點燃強軍夢想
2022年7月,畢業前夕,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專業碩士研究生馬瑞在學校食堂門口看到了征兵海報。“研究生的參軍年齡放寬到了26歲,這喚醒了我兒時的夢想。”她當天就登錄全國征兵網報了名,后來順利從一名“公衛人”轉身為空軍新兵。
高校是征兵宣傳“主戰場”,廣州市是廣東省大學生征兵的“重頭”。“經過調研,我們發現很多青年能聽能說粵語,愿意接受具有本地特色、視覺沖擊力大的視頻類宣傳方式。”廣州警備區有關負責人說,青年人的關注點在哪里,征兵宣傳的重點就跟進到哪里,廣州創新征兵宣傳的腳步不停。
2020年夏天,名為《這身戎裝——等你來》的征兵宣傳片在廣州市80余所高校班級微信群中廣泛傳播,發布僅1天點擊量就突破10萬。廣州警備區還將宣傳片剪輯成30秒手機視頻彩鈴,并為征兵工作人員及高校畢業班輔導員統一辦理相關彩鈴業務。
“看完《男兒本色》這部宣傳片,我們激情澎湃,尤其是片尾一名名戰士喊出‘強軍有我’、隊列組成‘廣州’這兩個字時,感到全身的血都沸騰了,很燃!我們也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孿生兄弟張藝達、張藝標感慨道。
他們口中的2022年廣州征兵宣傳片,融入醒獅、南拳、粵劇等非遺元素,一經推出播放量快速突破百萬,吹響了征兵宣傳發動的“沖鋒號”。今年,廣東、廣州聯合攝制征兵宣傳片,更是期待新時代的青年悟龍舟精神,品非遺匠心,燃強軍夢想。
“參軍報國、不負韶華”“趁年輕 當兵去”……每逢征兵季,廣州塔為征兵宣傳“亮燈”已成為近年來的“傳統”。這是廣州持續通過大流量、高密度、全方位、多形式的宣傳方式,構筑形成“鋪天蓋地”征兵宣傳態勢的一個縮影。
基層專武干部、民兵營長進村入戶開展“大走訪”活動,甚至利用周末登門與適齡青年、家長講政策講傳統講優待,通過“面對面”做工作,打通征兵宣傳最后“一公里”。
“征兵宣傳是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廣州警備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始終堅持高標準謀劃、高起點籌備、高水平組織,軍地合力為征兵工作造勢,將傳統宣傳與創新宣傳有機結合、線上宣傳與線下宣傳有機結合、融合宣傳與精準宣傳有機結合,確保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如何破解應征青年“挑兵種、選去向”,杜絕權力尋租空間?“除了條件兵、優先征集對象等三類兵源外,其他部分采取‘電腦搖號’定兵。”廣州市征兵辦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這種方式,廣州規范審批定兵程序、方法、步驟,落實廉潔征兵、陽光征兵舉措,保證了征兵工作的公平公正、陽光透明。
?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參軍熱情
“我成長于英雄羊城,爺爺曾是一名空軍老兵,兒時的我經常聽他講紅色故事。”來自廣州港集團的新兵李俊良說,家住越秀區的他時常探尋轄區的紅色印記,參軍報國的紅色基因早已根植血脈。
廣州,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厚重紅色文化歷史的英雄城市。僅在越秀區,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集聚了30余處紅色史跡。在從誕生之日起就具有紅色屬性的先烈中路小學,學校國防教育主題大型浮雕圍墻下的“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了解了這面墻背后所蘊含的永不磨滅的紅色基因。
2022年2月,海珠區鄧世昌紀念小學“薪火相傳向未來 閃閃紅星心向黨”開學第一課上,800多名師生迎來了“八一勛章”獲得者、“人民英雄”麥賢得和全國道德模范李玉枝。他們作為校外輔導員,與師生們共同賡續紅色精神,傳承革命薪火。
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報國強軍之志。這些年來,廣州深入開展國防教育“五進”活動,依托市區兩級國防教育基地,不斷推動國防教育實現常態化、大眾化,教育引導市民群眾牢記歷史、關心國防。
“在廣州,送子參軍已成為一些家庭的首選。”市征兵辦工作人員說,有家長本身就是退役軍人,兩年內連續將兩個兒子送去參軍。三代從軍、參軍報國的“接力棒”傳遞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家庭也不鮮見。
在黃埔區永和街道,活躍著一支由500多名退役軍人組成的特殊隊伍——永和街東江縱隊精神傳承連。去年,永和街又先后成立東江縱隊精神預備連和東縱精神接班連,打造“少年立志-青年入伍-現役軍人-退役軍人”國防人才全鏈條“生產線”。
“我們通過組織永和街應征入伍適齡青年開展為期10天的政治教育和軍事基礎訓練,突出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東縱精神,進一步堅定適齡青年投身軍營、建功立業的信心和決心。”永和街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黃媛媛說,預備連的訓練班長從優秀退役軍人中選出,通過開展軍事體能適應性訓練,提高應征青年身體素質,幫助有志青年圓夢軍營。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軍地合力打造廣州市國防教育講師團,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奉上國防教育精品課程。講師團從2005年組建之初的寥寥數人,發展形成如今40人的規模,人員從駐穗部隊、院校、研究機構、公安、人防等單位選聘組成。
廣州警備區政治工作處會同市委宣傳部每年根據形勢任務制定授課計劃,出臺《國防教育講師團管理辦法》,每年舉辦業務培訓,定期開展集中學習、備課示教、調研交流等活動,增強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前瞻性。
“授課貼近大學生實際,語言生動形象,數據準確、案例詳實,再加上圖文并茂的課件,極富吸引力。”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講師蘇萌說,“國防教育講師團進百校”活動有力激發了學生參軍熱情,學院每年向部隊輸送優質兵員近百名。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丹羊 通訊員:肖偉、陳美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邱偉榮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