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線長,泊位多,廣州南沙這個碼頭只停深海尋寶科考船

2023-02-20 14:48:43    來源:南方都市報    

珠江入海口,紅白相間的“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安然停靠在碼頭邊。


(相關資料圖)

這里是廣州南沙,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全國首座深水科考碼頭,也是國內最大的科考船專用碼頭。

2月1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廣東省委網信辦和人民網聯合主辦的“未來已來——高質量發展看廣東”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了解廣東科考挺進深藍的硬核力。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

建碼頭

最深泊位可以停靠4萬噸的科考船

“我們所在的地方,是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占地300畝。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科考碼頭和巖心庫。”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基建處副處長許曉東介紹,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涉海科研單位,而這個位于廣州南沙科考船碼頭,則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科考船專用碼頭,“大”體現在很多方面。

“我們有五個泊位,最深泊位可以停靠4萬噸的科考船。另外,我們的碼頭岸線也很長,有1000米,科考船泊位長700米。”

去年12月18日,“海洋地質二號”多功能新型科考船正式抵靠碼頭。“這標志著我國首座深水科考碼頭正式啟用,我國深海探測基地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選擇南沙,也是因為這里是廣東乃至全國海洋科技企業和機構集聚的地方。”據悉,碼頭通過支航道與廣州港主航道相連。

而在功能方面,則具備船舶停靠、備航補給、指揮調度、維修養護等功能,是我國開展大洋科考合作和深海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

造船只

國內科考先鋒船,可勘測也可提供保障

總長85米,排水量7224噸,載員150人,續航力12000海里。這是“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和它一起停靠在碼頭的,還有六號和八號科考船,“它們都是國內科考的先鋒船。”“海洋地質二號”科考船長黃棉煜感慨。

“海二船不僅具備多學科、多技術、多手段的綜合科考調查能力,還具備滿足服務和保障鉆采平臺的功能。”黃棉煜告訴記者,“海洋地質二號”的前身,其實是一艘水下支持維護船,經過改造升級后,已成為一艘具備伴隨大洋鉆探船進行全球航行作業能力的多功能保障船。

如今停泊在廣州南沙的“海洋地質二號”,肩負著挺進深藍的重要使命。“在全球多個范圍內,我們的船可以搭載不同設備和儀器進行實地調查。探測地形地質、探測地球資源,還能提供物資補給、人員輪換、海上消防及救援等保障服務。

“海洋地質二號”。

“可以說,是對我國現有科考船系列的補充,將大幅提升深海重裝備探測能力。”黃棉煜說。

做科研

海洋鉆探樣品,“一手資料”很珍貴

“對于我們來說,海洋鉆探科考,獲得的樣品是非常珍貴的,這是一手資料。”許曉東看來,這份“一手資料”之所以珍貴,是因為深海可能蘊含著地球演變、生命起源、氣候變化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答案。

而經過海洋科考獲得的樣品,根據類型不同,將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巖心庫進行分類檢測。常溫庫、冷藏庫、自動倉儲系統、“我們把樣品采集上來,為后期研究打好基礎。包括化學、生物、礦物檢測,就是為科學目標服務的。”

海洋科考獲得的樣品。

后期通過檢測獲得寶貴參數后,就可以展開研究。“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整體氣候變化、海洋演化、環境資源變化等等。”

“例如,天然氣水合物沉積在海底地層,是非常高效的清潔能源。”許曉東介紹。

據悉,今年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推進天然氣水合物產業化和“國之重器”天然氣水合物鉆采船(大洋鉆探船)建設,為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采寫:南都記者 董曉妍 李芷琪

攝影:南都記者 徐杰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