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資訊!市場監管部門:大促留意價格“保鮮期”,低價不代表底價

2022-10-26 20:45:30    來源:大洋網    


【資料圖】

大洋網訊 近日,各大電商已開啟一年一度的大促活動帷幕,不少商家和平臺還更新了促銷玩法。對此,白云區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要留意價格“保鮮期”,低價不代表底價,小心“被套路”。

勿沖動消費花式套路要警惕

市場監管部門指出,很多電商在“雙11”“雙12”期間都推出了保價細則,但是商家和平臺的保價細則都有一定“保價限期”,消費者一定要提前關注商品的價格變化,避免陷入商家“先提價后打折”、借促銷表面讓利實則清庫存、預付定金直減等套路;同一產品在各平臺或各直播間推出的促銷活動有可能根據型號、贈品等而采取不同的促銷活動,消費者一定要貨比三家,根據自己實際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套餐。

大促期間,不少商家通過預付“定金”方式售賣商品,消費者“剁手”前一定要確認是否自己確實需要購買,“定金”不同于“訂金”,一旦支付“定金”通常情況不予退還,同時要注意尾款支付時間,支付尾款時也需留意優惠是否與承諾約定的一致,以免造成損失。同時,在網購時不但要留意店鋪規則,還需要留意平臺規則,按需購買,理性消費。

購物憑證要保留依法維權要及時

網購時,消費者要通過平臺提供的正規支付渠道和流程購買,特別是在直播帶貨和微信“朋友圈”購物時,絕不輕信賣家提供的二維碼或第三方支付鏈接,一定要拒絕個人私下交易。要及時保存好相關原始記錄,如:產品頁面宣傳、商家承諾內容截圖、聊天記錄、購買記錄、支付憑證、物流信息等,防止商家刪除相關信息給后期維權帶來難度。一旦發現問題應及時與商家協商解決、向網絡交易平臺投訴或撥打12345熱線投訴,或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市場監管部門最后提醒消費者,疫情期間收到快遞后要及時進行消毒殺菌。對于包裹上的個人相關信息,建議消費者進行遮蓋、涂抹等處理后再行丟棄,以防個人信息泄露。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 梁冰桃 姚蓉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