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點!“孤山野嶺我最美”!深居廣州山林中的他,身上有段傳奇故事

2022-09-23 15:42:25    來源:大洋網    

人物檔案


(相關資料圖)

張來仔,護林員。1987年4月調入廣東省龍眼洞林場,始終堅守在護林防火、保護野生動植物的第一線。

30多年來,他每日巡山約15公里,繞著獨自守護的4000多畝林區,走出了繞赤道近4圈的路,在他看護下林場沒發生過一起火災或偷盜案。

張來仔先后榮獲廣州好人、全國優秀護林員、全國綠化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土綠化突出貢獻人物等稱號。

9月的一天,清晨8點鐘,張來仔一天的巡林工作就開始了。前一天剛下過雨,山路變得特別濕滑,張來仔一腳踏在軟爛的泥土上,一手緊緊抓著山坡上的樹干,在接近垂直的坡面上如履平地,三兩下就躥上了三四米高的山坡。

山里這些路他已經走了30多年,一草一木,一溝一壑,他都了如指掌,如數家珍,這里已然成了他的“家”。初見張來仔,會發現他不太愛說話,和這寂靜的山林一般;他臉上的溝壑,和這起伏的山林一般;他注視遠方的目光如炬,也如同這片堅定不移的山林一般。

山林的日:

巡山三件套,長衣砍刀防蚊帽

龍眼洞林場護林員張來仔的護林工作從早晨8時開始,到傍晚6時過后結束 。如果有機會跟著張來仔穿山越嶺巡查,會發現砍柴刀、長衣長褲、防蚊帽“三件套”就是他巡山護林的全部家當。

砍刀可以用于撩撥草叢,趕走毒蟲毒蛇,清除非法架設的捕鳥捕獸工具 。他不習慣用防蚊花露水,哪怕汗流浹背也是一身長褲長袖包裹嚴實。

張來仔每天走在山路和防火線上,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還有趕也趕不走的山蚊子,它們專往眼睛、 嘴巴、鼻孔里鉆,如果一不小心張口說話,山蚊子就會直接鉆到喉嚨里。為此,張來仔用塑料窗紗縫在帽子上,自制了防蚊頭罩。

頭戴防蟲面罩,手持長鐵鍬巡山的張來仔

山蚊子可以防,但是山上的蛇防不勝防。

“無論是巡山還是我駐扎的護林點,經常會遇到各種蛇,它們爬進屋子里還容易看得見 ,但在山路上,有枯枝落葉遮掩,有時候踩中了才知道 。現在遇到野生動物的情形越來越多了,這也說明我們的自然生態環境比以前好了。”張來仔說。

但也正因為野生動物的增多,人為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時有發生,有好幾次張來仔差點踩中捕獵野獸的鐵夾,“那些人為了一己私利,違法捕捉野生動物不說,還可能傷著人,所以我巡山的工作之一就是清除捕獸夾、捕鳥網這些非法捕獵工具。”

護林員的日常工作包含很多內容,包括森林資源管護和生態監測, 制止亂砍伐和毀壞林木 、侵占用林地、毀林開墾等破壞森林資源及捕獵野生動物的行為,制止野外非法用火及時消除火災隱患等。

山林的夜:

孤燈時光慢,收音機硬筆字幾行詩

白天有工作在身,到了晚上就是孤身一個山里人,寂寞嗎?

“傻傻陶醉在林區,傾聽森林好又靜,聽聽鳥語勝我聲,感悟一生吾雖丑,孤山野嶺我最美!”2012 年,張來仔在山中的夜里創作了這首《獻給自己的一首詩,心中感悟》。像這樣的小詩還有很多。

走進他在草塘護林點的舊住處,一張床、一張桌,就是一方天地。墻上貼滿他創作的詩句,仔細一看,原來書寫用的紙張都是就地取材——用完撕掉的日歷紙,桌上還有不少用信紙書寫的詩句壓在透明桌墊下。

桌上有幾盞用過的煤油燈,一臺老舊收音機,將時光拉回到那一個個漆黑深邃的夜晚。

張來仔曾經使用過的收音機和煤油燈

那時候,山里還沒有通上電,張來仔獨自一人在這萬籟俱寂之中,靠著煤油燈微弱的燭光,瞇著眼睛,用筆敲響自己靈魂的鐘聲。

孤獨的夜里,廣袤的山林中,一切都變得很慢,唯有窗外偶爾的兩聲蟲鳴,提示著時間在一點一滴流逝。

“在林區,除了有清爽的空氣、清晨的鳥叫外,還有孤獨和寂寞。”張來仔告訴記者,剛來到林場的兩年很不適應,每天一個人爬山穿林,有時候一整天都見不到一個人。而且十幾年前,林區里既沒有電視,也沒有電話,跟單位聯系靠的是對講機。 

“那時候,每天天一黑,都不知道干什么好,于是這么多年來,我找到了和自己聊天的最好辦法,那就是看書、聽收音機、練寫硬筆字,有時候一練就是幾個小時。”

長期練習寫字,讓張來仔的心態變得平和,慢慢忘記了獨處的寂寞。現在再看到墻上貼著的文字,還有一點成就感。

后來,林場為護林站配了一臺電視機,從此,護林站的夜晚開始變得不那么漫長了。“自從有了電視,我就不再一有時間就練字了。現在寫的字都沒以前好看了。”

這幾年,山里的護林站有了很大改變,在張來仔舊時的林間小屋旁建起了一棟嶄新的護林站。2016年1月,張來仔搬入新的護林站,用上了煤氣,再也不用邊巡山邊撿柴火了。還有空調,夏天可以涼快些,冬夜山里溫度低,他也能靠暖氣取暖了。

一雙“鐵腿”:

“年輕驢友跟不上我的步伐”

張來仔從小就和山林有著不解之緣。他的父母都是林場工人,他自小就喜歡身處大自然中。

23歲那年,張來仔應聘護林員,1987年4月調入廣東省龍眼洞林場,從此便堅守這片山林。30多年的風吹日曬,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攀山越嶺,也讓他的雙手覆蓋上了厚厚的老繭。大山的溝壑印在了他的皮膚上。

“無人與說好環境,無事可做去爬山。高山低嶺任我爬,爬上高山‘氣喘喘’。站在高山有所思,瞭望山林‘傻傻笑’。高山低嶺吾為伴,與林共舞學‘山人’!”這是張來仔在《我的每一天》中道出的他巡山護林的每一天,他認為自己就是“山人”。

“堅持行走的力量,保持‘山人’的精神。”張來仔把這句話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寫在了隨身攜帶的砍刀刀把上。

每天護林巡山,要靠一雙“鐵腿”。“我在巡山的時候,偶爾會遇見一些自稱是長期參加戶外活動的年輕人,他們手拿攀山杖,腳穿登山鞋,裝備很專業,可跟我走上一程之后,都跟不上我的步伐了。他們都佩服我有一雙‘鐵腿’。”

時代進步了,林場裝備了無人機配合巡查,但是許多地方由于林木茂密,還是需要人去實地踏查。

多年來,張來仔靠練就的一雙“鐵腿”踏遍山林。也正是在這份“腳踏實地”的功夫和他的守護下,轄區從未發生過火警火災,也從未發生過林木偷盜現象。

一份孤獨:

“山林平安無事我才能靜聽鳥鳴”

張來仔說,要做好護林工作,就要甘于忍受孤獨和寂寞。為了守護好山林,他告別了繽紛熱鬧的都市生活,靜下心來做好護林工作。在旁人看來,他每天的生活單調、工作簡單,但“只有駐守在山里,我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山情林情,這樣我 才心安 。在我看來,只要把林子看好 ,不出事 ,自己的工作就有價值了。”張來仔說。

張來仔的家就安在山下,過去, 他一般每半個月才能下山和妻子一起吃頓晚飯,現在林場給站里配備了森林消防皮卡,回家也方便了許多 。這幾年,他的工作受到過各方肯定,先后獲得廣州好人、全國優秀護林員等稱號。與此同時,大山也慢慢變得熱鬧起來 。現在市郊的林區也成了旅游景點,尤其是節假日, 不少市民都愛到林區徒步游玩 。只要遇到他們,張來仔都會跟著他們走一段路,聊聊天,提醒他們要注意安全和防火。

“有時候來徒步的市民也會主動跟我講在林區發現的情況,哪里見到蛇,哪里有棵樹倒了,他們都快成義務護林員了,我很開心,覺得受的累吃的苦,都值了。”

張來仔所在的草塘護林站守護著4000多畝林地。

張來仔經常安慰自己,“如果我跟別人說,我的家就在森林里,每天起床就可以聽到鳥叫,每天夜里清風陣陣,每天吃完飯爬爬山,走走樹林,說不定城里的人羨慕得眼珠子都掉出來了。所以每次看到登山愛好者大老遠跑到林區時,我心里都在偷樂,大家趨之若鶩的,不就是我現在所擁有的嗎?”

“心靜似水看森林,霧里看花笑人生 。”每天巡山結束十分疲憊,但當張來仔回到護林站,喝上一杯甘甜的泉水泡茶,看著門外綠水青山,藍天白云,聽著山谷里百鳥爭鳴,想到自己管護的山林平安無事,他便放下心來,“這是我最享受的時刻。”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鈞圣

攝影/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偉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