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古有燥令傷肺之說,秋天燥熱,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肺氣強易口干舌燥、嗓子痛,肺氣虛則傷及元氣,令多種疾病接踵而來。秋天養肺潤肺,可讓冬天少生病。那么秋天我們該如何養肺?
□記者 張保富
入秋后肺病易發生
進入9月,我國北方晝夜溫差大,風中已帶有明顯的涼意。鄭州市民張先生表示,每到這個季節,其呼吸系統就會有明顯不適,咳嗽、打噴嚏等癥狀讓其難受不已。
河南省胸科醫院南院區中醫科主任宋圣閣告訴記者,秋天在五行中屬金,與肺對應。燥主秋令,肺主皮毛,開竅于鼻。故外感燥邪多從肌膚、口鼻而入,其病常從肺開始,陰虛內燥多由機體陰精虧虛所致。故肺部相關疾病在秋季高發,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哮喘、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相關疾病較為明顯。
此外,還有人在秋燥的影響下出現肺陰不足、肺津虧損。而由于“肺朝百脈”,一旦肺部受損,會連累身體其他臟器,最終令全身都出現不適病癥。
秋天護肺有妙招
宋圣閣說,肺臟較為“嬌弱”,肺部無論受冷還是受熱均會引起人體產生各種疾病,清、凈二字是肺最喜歡的環境和狀態,故秋季要以潤燥、養陰、潤肺入手養生。又因肺功能在秋季時處于旺盛之期,因此養肺的同時要注意平衡機體,適當加強對肝臟、心臟及脾胃的養護。
秋凍注意足底保暖。中醫講究天人合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規律,植物“收”,人也隨之“收”。傳統理念上的春捂秋凍,只“凍”頭部就可以,人體本身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足底保暖。足底暖和,可保氣血循環通暢,部分有心腦系統疾病、皮膚過敏疾病的人在冬天會減少發病概率,有條件的可以每天熱水泡腳。
作息規律,“聞雞起舞”。宋圣閣說,中醫講究天人合一,群眾最好的養生方法是“看天行事”,天亮越早起床時間應該越早,“聞雞起舞”般的作息時間對身體最佳。
心平氣和,切忌浮躁。群眾可以通過看書、聽音樂的方式讓自己情志穩定,保持心平氣和,減少對肺部的刺激。
合理運動,注意適度原則。秋天晝夜溫差大,群眾不宜做劇烈運動,以輕緩的運動為主。
因時制宜,根據個人體質選擇食材。多數群眾在秋季可食用當地應季食品,但不同體質所食用的種類不一樣,群眾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用食材。
此外,秋冬換季時晝夜溫差較大,老人和小孩要適時添減衣物。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