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12種保健品的消費陷阱千萬別信

2022-05-12 08:26:53    來源:大江網    

“吃了保健品能迅速起效,可以治療某某疾病”“幾千塊就可以買到健康”……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些話術,但千萬別信。為了提高市民的保健品消費安全意識,5月10日,省市場監管部門列舉了常見保健品的12種消費陷阱,提醒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謹防上當受騙。

●野醫游商瞎忽悠

生活中,一些打著“祖傳秘方”“包治百病”旗號的“游醫”,經常會出現在街頭巷尾。然后免費發放一些印刷精美的小冊子,重點介紹其“祖傳秘方”。結果,一些老年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上當受騙。

●夸大功效要天價

非法組織者一般針對菜市場買菜、公園晨練的老年人,謊稱受醫院委托,正在開展針對老年疾病的普查,謊稱活動由某權威機構或醫院聯合主辦等,邀請老年人填寫“健康狀況普查表”,從交談中逐步了解老人的家庭成員、收入及健康狀況后,圈定家庭經濟情況較好的“潛在客戶”,發放免費體驗卡,根據此前的健康調查,有針對地夸大產品功效,誘騙老年人花高價購買。

●廣告“明星”充專家

一些不法商家以“訪談、講座、座談會”等形式為幌子,邀請一些廣告“明星”,假冒專家、教授及老中醫,在現場進行“養生講座”,順便兜售保健品。不少老年人因為盲目信任這些所謂專家或名人的介紹,從而選購了大量假冒保健品。

●名頭吹噓不靠譜

“買保健品國家給補貼,買得越多補貼越多,貨到付款不用擔心!”很多銷售人員打著各種組織或國家補貼的旗號,讓老年人覺得不買產品就是吃虧。此外,某些不法商家還會冒充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向家境貧寒、久病纏身的老年人打電話,謊稱能為他們向有關部門申請“政策補貼”和藥費補助,進行欺騙誤導。

●養生講座當鋪墊

一些不法商家會打著養生講座的旗號忽悠老年人,同時,以贈送雞蛋、面條、醬油等小物品相誘惑,達到推銷商品的目的。

●免費體驗藏貓膩

一些不良商家經常打著所謂的“專家”名號進行“義診”活動,先是免費講課,再進行免費量血壓、血脂等常規檢查,假稱老年人患有某種“嚴重疾病”,并適時推銷一個療程的保健品。一個療程后,他們還會安排二次免費問診,結果是病情“好轉”,并乘機建議老年人接著購買該保健品。

●親情拉攏為牟利

針對部分老年人遠離子女、生活孤單寂寞的特點,有些不良無信的營銷公司則雇傭人員,采用噓寒問暖、上門陪伴、做家務等方式,通過所謂親情服務與老年人建立起信任關系,溫情麻痹,隨后高價推銷保健品。

●小恩小惠是誘餌

利用“免費試用”“免費套餐”“贈送體檢”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最后要求老年人購買其價格高昂的產品。

●試吃試用套住你

針對老年人比較節儉的特點,一些商家會先讓老年人試吃幾天。在試吃的過程中,商家會派專人跟蹤訪問試吃情況,并在訪問中不停地向老年人灌輸其產品的好,然后向老年人訴苦,自己完不成業績公司會如何處罰等,從而使很多好心老年人掏錢購買。

●科技幌子難分辨

“保健品銷售展會”一般在高級酒店租一個廳或在公司會議室舉行,老人入場后將接受“名醫”講課。一般公司老板會先渲染公司實力,如與××大學醫學院達成戰略合作、所邀請的名醫名氣如何大。講座引入很多生物科技、量子科學、激光治療等時髦概念。打“科技牌”是保健品會銷常用套路。

●會員優惠暗下套

一些不良商家向老年人承諾購買保健品成為其會員后,不但產品價格可優惠,如果介紹朋友過來,還能有高額回扣,誘騙老年人成為會員后再帶人前去購買保健品。

●“現身說法”饑餓營銷

一些不法商家通過請一些所謂的患者現身說法,雇人制造爭先恐后購買產品的假象,給老年人造成不買就沒有了、不買就吃虧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覺中被“洗腦”,從而購買產品。

提防五類話術

省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保健品時要提防“迅速起效”“治療多種疾病”“徹底治愈某種慢病”“純天然成分”“最新技術、最高科學”等五類騙人話術,保持理智,避免財產損失和身體損害。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