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直播大有可為 謹防泡沫化

2020-07-07 14:20:19    來源:光明網    

7月6日,“9個新職業”沖上熱搜。人社部發布新增的9個職業,包括互聯網營銷師、互聯網信息審核員、小微信貸員等等。其中互聯網營銷師下面,還增設了直播銷售員,說白了就是電商主播、帶貨網紅。有一個新聞標題是這么做的——李佳琦們轉正了。

新行當納入職業名錄,意義并不只在于官方認可。你不認可,它也出現了,而且規模不小、過得特別紅火。像李佳琦,貨帶得多,錢也賺得多。上海把他當成人才給以落戶,表明社會需求大、角色貢獻大、人才很難得。杭州也一樣,這幾天大家熱議的、被評為“杭州高層次人才”的95后快遞小哥,也在新職業里收獲滿滿。

新職業能夠得到市場認可、進而得到體制認可,更重要的還是在于一種職業和就業的引導,也是激勵機制的一種配置。由此可見,經濟的形態在變化,生產生活和經營的方式在變化,過去所說的三百六十行,到了今天這個時代,正在出現量與質的變化。怎么讓這些職業崗位得到補缺、得到規范、得到社會的尊重,事關能否給更多的年輕人打開一扇扇新窗戶,讓他們看到新希望,也關乎這些行業、職業健康規范、走得長遠。

新職業要有新規范,這也是公眾強烈的呼聲。忽如一夜帶貨來,千間萬間直播開。疫情之下恢復經濟,直播帶貨功不可沒。但是眼下,少數直播帶貨泡沫明顯,有點“東風吹,戰鼓擂,吹牛做假誰怕誰”的味道。

就有主播直播現場翻了車,自曝刷單,出盡洋相。而被質疑直播帶貨數據造假的主播,那更是一抓一大把。咱們今天不點名,但是看客們心里要有點數。咱們再試想一下,受疫情重創,經濟還沒恢復到能夠報復性消費的水平,但是網紅一登場,動輒宣稱帶貨多少億,且不問退貨有多少,先問一句:你照這個數字足額納稅了嗎?

電商直播,大有可為。前景肯定好,但常識告訴人們,起步就好到不得了,情況一定不太妙。有句調侃的話說,現在一場直播,沒有幾個億都不好意思對外發戰報、在媒體發通稿。這樣的電商直播,不是充滿前景,而是在“放衛星”。不是充滿想象力,而是充滿臆想,是牛皮吹到月球、穿越火星。

假如一場直播,狂歡的是主播、竊喜的是平臺,買家賣家沒感覺,那么有些直播,就是殺賣家的雞,取買家的卵。這樣的泡沫是有害的。直播無限好,不能以次充好;帶貨有功勞,底線要守牢。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直播帶貨的平臺,什么貨都可以帶,但絕不能帶私貨、黃貨、假貨。所以一要自律,二要法律。網絡無限,直播有界。這么好的前景,不要滿嘴吆喝、泡沫太多。

[責任編輯:h001]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