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全球經濟衰退 不確定性成最大沖擊

2020-06-29 09:29:31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新冠肺炎疫情始料未及地嚴重沖擊了全球經濟,正進一步加速全球經濟衰退。世界衛生組織此時的最新警告是:第二波疫情或正在路上,各國須提高警惕。

全球疫情短期內看不到頭

據國內綜合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6月28日12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10030160例,死亡病例累計496785例。

而世界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6月28日2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000萬例,當日新增達101504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49萬例。6月26日,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現最大增幅,超過19.4萬例,確診病例數排在前三的國家為美國、巴西和俄羅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已由歐洲轉向美洲。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雖然現在很多國家都已經基本控制了疫情,但全球第二波疫情可能正在路上,各個國家必須提高警惕,尤其是美國和印度這些疫情形勢不容樂觀的國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全球疫情演進還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諸如,疫情是否會在印度、非洲國家等公共衛生條件較差的國家大肆蔓延?疫情的持續時間是否會超過預期,甚至在2020年秋冬季節再度肆虐?

全球疫情并未改變全球化趨勢

疫情使各國經濟陷入大封鎖狀態,人員、物資等要素的跨國流動處于停滯狀態,雖然封鎖措施有助于控制疫情傳播,但引發了全球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此次疫情雖然對全球經濟造成了短期巨型沖擊,但總體而言,疫情并未改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開啟的歷史進程,只是加快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變化,全球化趨勢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

但此次疫情確實暴露出經濟全球化下產業鏈供應鏈過長過細帶來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對此反思,將加速產業鏈供應鏈向其本土回流。各國出臺應對產業鏈危機的舉措,有可能形成小范圍內的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其慣性將延續到后疫情時代,乃至最終出現常態化局面。

包括那些決心以更大規模和更高水平向世界開放的經濟體,在降低產業鏈斷裂造成最小影響的考量下,其正在采取某些切實的防范措施,此舉在某種程度上促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進一步導向脫鉤。

張宇燕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世界共同的“敵人”,我們應該做并且能做的就是攜手并肩,鞏固、完善和創新現有全球多邊體系。

不確定性是對全球經濟的最大沖擊

張明認為,全球經濟在2020年負增長已成定局,經濟增長面臨明顯的不確定性,尤其是下行幅度與持續時間。

本輪經濟衰退將會持續多長時間?未來全球經濟增長是V型、U型還是L型?如果是V型,歐美經濟與全球經濟從2020年下半年就能顯著反彈,經濟衰退不足為慮。如果是L型,全球經濟可能會面臨與1930年代類似的大蕭條。

為了應對疫情,美日歐等主要經濟體采取“史詩級”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以及前所未有的疫情救濟政策,通過“大水漫灌”來對沖疫情,政策效果能否達到既定目標,關鍵是疫情后世界各國如何消化史無前例的貨幣寬松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后,以中美經貿摩擦為代表的全球貿易摩擦是否會重新加劇?如果這一情景成為現實,那么全球經濟增長未來呈現L型的概率將會顯著增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加之應對疫情各國采取的宏觀政策,對后疫情時期將持續產生影響。當務之急是加強全球宏觀政策協調,各自為政只會加劇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要積極統籌疫情期間和后疫情時期的宏觀政策,既要應對疫情,還要盡量減小政策劇烈波動。

疫情致使全球經濟嚴重衰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剛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顯示,2020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收縮4.9%,比之前其4月份的預測低1.9個百分點,疫情引發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2021年的復蘇進程更為緩慢。

IMF數據顯示,歐元區是下調幅度最大的地區,歐元區2020年的GDP預計萎縮10.2%。美國2020年GDP將萎縮8%。巴西、墨西哥和南非將分別收縮9.1%、10.5%和8%。

即使是再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速,IMF認為,這一預測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如果出現新一輪感染,人員流動和支出增加的趨勢可能出現逆轉,金融狀況可能迅速收緊,這將引起債務壓力。在貿易預計將下滑約12%之際,地緣政治和貿易緊張的局勢可能破壞脆弱的全球關系。

IMF提醒,這是一場真正的全球性危機,全球合作尤為重要,應盡一切努力化解貿易和技術緊張局勢,同時改善基于規則的多邊貿易體系。

世界銀行集團前景預測局局長高斯在6月24日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會上表示,疫情導致世界經濟嚴重衰退,預計2020年發達經濟體經濟將收縮7%,發展中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將收縮2.5%。1870年以來全球共發生14次經濟衰退,2020年由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引發的全球衰退是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有記錄以來涉及范圍最廣、最具有破壞性的一次。

無論是IMF還是世界銀行,他們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均預測,中國是今年唯一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IMF預計到2021年,全球GDP增速將回升至5.4%,此前預期為5.8%。

張燕生表示,中國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中國經濟所具有的韌性不會因為疫情沖擊而發生改變。雖然疫情對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指標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只要做好“六保”“六穩”,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就能夠實現。(記者 范思立)

[責任編輯:h001]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