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私募基金收罰單 私募基金管理條例將在年內立法

2020-08-21 14:17:12    來源:財聯社    

私募基金監管在加碼,近兩月19家私募遭處罰!

據記者統計,7月1日至8月19日,總計19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遭罰,從私募處罰的地域來看,青海1家、深圳5家,浙江4家、安徽2家、大連5家,廈門1家、北京1家,深圳與大連成為私募遭罰的重災區。

據記者觀察,除私募基金遭到嚴格監管外,非法薦股、非法場外配資等涉及投資者保護的違法違規行為均在今年有強化監管特點,這究竟是有何深層含義?

投行人士何南野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對上述三者的監管具有很強的相關性,與證監會最近兩年的監管重點是相一致的,具體而言,一是嚴打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如非法薦股,非法場外配資;二是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如合同執行違規,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足,以此防范投資者利益被損害。這些監管,既是證監會年度重要工作之一,更是新證券法下對證監會提出的新要求,即強化監管與處罰力度,落實零容忍要求,嚴厲打擊資本市場違法犯罪行為,助力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因此,可以預見,后續關于資本市場的監管將越發頻繁,監管趨緊是常態。

19家私募基金遭罰,兩家被撤銷管理人登記

從近兩月私募遭處罰措施來看,6家私募公司被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2家私募公司被公開譴責,8家私募公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5家在被處罰的同時被計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3家私募機構被中基協限制相關業務資格,其中涉及一家基金銷售公司。

上述私募機構涉及的違規行為主要包括信息披露違規、備案信息不準確及未備案、未落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承諾最低收益、合同執行違規等。

多家私募機構違規較為嚴重,相關處罰并不“手軟”。

8月3日,泰誠財富基金銷售(大連)有限公司被暫停私募基金募集業務;7月28日,深圳康智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被取消會員資格、撒銷康管理人登記;7月1日,豐利財富(北京)國際資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被取消會員資格、撒銷管理人登記,駁回復核審請。

7月7日,深圳紅樹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紅樹基金”))及其高管任重伊、劉全、梁彬共計收到4張深圳證監局罰單。

紅樹基金在私募基金產品募集與管理過程中,存在部分私募基金募集完成后未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向非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向投資者承諾最低收益等情形。

深圳證監局表示,紅樹基金相關違規行為情節嚴重,社會危害性大,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依據《私募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對紅樹基金及其高管采取行政監管措施,通過官方網站、深圳市投資基金同業公會微信公眾號和深圳私募信息服務平臺等公開渠道,對其予以公開譴責。

對于私募監管的持續加強,業內怎么看?

有私募從業人員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私募行業魚龍混雜,不少“野雞”私募亂來,“深圳前海違規私募較多,監管整治一下,挺好的。”該從業人員表示。

監管在加碼,私募基金管理條例將在年內立法

監管何以持續加碼?這與私募基金的龐大規模有正相關。

8月12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布了7月份私募情況。截至2020年7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4457家,較上月增加38家,環比增長0.16%;管理基金數量88051只,較上月增加1956只,環比增長2.27%;管理基金規模14.96萬億元,較上月增加6085.36億元,環比增長4.24%。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8820家,較上月增加17家,環比增長0.19%;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4941家,較上月增加25家,環比增長0.17%;私募資產配置類基金管理人9家,較上月增加3家,環比增長50.00%;其他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687家,較上月減少7家,環比下降1.01%。

私募產品銷售端、管理人等各個環節,均有監管強化過的體現,這也是行業加速規范化的進程。

8月7日,中基協發布《關于注銷第十九批公示期滿三個月且未主動聯系協會的失聯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公告》。公告顯示,現有北京京馳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等22家機構達到公示期滿三個月且未主動聯系協會并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的注銷條件。中基協將注銷該22家機構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并將上述情形錄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已注銷機構不再具有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不得再以私募基金名義展業。

7月8日,中國政府網正式發布了國務院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是其中一項,將由證監會起草。

3月6日,中基協發布的《上市公司創業投資基金股東減持股份的特別規定》顯示,對在協會備案的創業投資基金減持其持有的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前發行的股份比例進行限定,且對所投資企業有所規定。

2月28日,中基協發布的《關于便利申請辦理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相關事宜的通知》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其一,公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申請材料清單;其二,全流程公示申請機構辦理登記進度;其三,增加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信息。

深圳證監局7月23日在私募基金監管情況通報時表示, 近年來私募基金在積極支持創新創業和服務實體經濟發 展的同時,行業內部分機構出現“爆雷”風險或違法違規行為,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相關私募機構沒有守住私募姓“私”的 監管底線。私募基金銷售環節存在公開宣傳推介、向不特定對象募資和誤導欺騙社會公眾等三大方面典型問題。

8月18日上午,深圳私募基金業協會成立大會暨前海財富論壇成功舉辦,來自地方政府及監管部門等單位的有關代表為協會揭牌。值得注意的是,除深圳外,包括浙江、北京等多地證監局,都在籌謀地方性質的私募基金業協會。

投行人士何南野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近期私募行業被處罰案例多,一是監管大環境趨緊;二是6月底7月初的一波小牛市,導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頻發,不利于資本市場穩定。監管部門開始嚴查,私募行業為違法違規重災區,成為本輪監管嚴打的主要對象。(記者 高云)

[責任編輯:h001]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