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地產基金現狀掃描 持有型物業投資仍保持一定熱度

2020-04-02 10:37:19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2019年地產基金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發布。據了解,該《報告》由上海諾承投資咨詢有限公司、中國房地產業協會金融分會聯合撰寫,對2019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投融資情況、地產基金募集情況、地產基金行業特點等進行了分析。

2019地產基金現狀掃描

中國地產基金發端于2010年,走過了十年的發展歷程。根據諾承投資的統計,截至2019年12月底,中國人民幣地產基金市場已有2752只基金實體,由755家管理人發行管理,管理資金規模接近1.7萬億人民幣,保持了一定規模的增長。

根據基金業協會數據統計,2019年全年共新增283只已備案地產基金,承諾募集總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地產基金在2017年首次出現募集規模和基金數量的下降,2018年大幅萎縮,2019年延續這一趨勢,新增基金的數量和規模均有較大幅度下降。

下降的原因在于,2019年地產行業和金融行業在政策和市場層面進一步承壓,尤其是針對信托、境內外發債等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加之行業本身處于調整期,地產基金出現了行業性的整體下滑和萎縮。

除了地產基金的新增數量和募集規模延續上年的下降態勢,《報告》指出,2019年地產基金行業還呈現出以下特點。

與私募股權投資類似,地產基金行業的資金和基金亦呈現出向頭部機構集中的趨勢,行業監管和管理人運作的規范性進一步增強。

在地產基金行業內部,住宅融資類基金收縮,針對持有型不動產的資產、權益交易的不動產基金進一步受到機構投資人的重視。與此同時,優質基金管理人更加注重資管能力的打造,通過自建團隊或與專業資管機構合作,提升資產運營和管理能力,擁有主動管理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的基金管理人凸顯。

政策層面,房地產融資環境持續收緊,對信托融資方式的限制、總量控制和“去通道”等規定對地產基金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從市場活躍度來看,外資地產基金在商業地產大宗交易領域動作頻繁,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的成熟物業,內資地產基金處于調整期,整體活躍度相對較低。

最后,在不動產資產證券化方面,雖然公募REITs推出的實質性障礙尚未全部解決,但類REITs產品創新不斷,為后續對接公募REITs做了較好的鋪墊。

持有型物業投資仍保持一定熱度

對于2020年地產基金的發展趨勢,諾承投資董事總經理王磊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在政策層面,近兩年我國正在逐漸建立房地產行業的長效管理機制,讓房地產在整個經濟增長中,從發揮拉動作用的支柱地位,變成發揮經濟“穩定器”的作用。

“我們看到比較直觀的現象是,當市場過冷、成交量極度萎縮、價格明顯下降時,調控政策會適度放松。反之,政策則會收緊。”王磊說。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預計2020年的調控政策會適度放松。因為本身2019年是調控相對收緊的年份,加上現階段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綜合來看,讓政策有了適度放松的空間。限購、限貸、限售、限價、限商,有不同的措施可以調節。同時,王磊認為,全國并不會是一刀切的調控方式,因城施策將是一種趨勢。

受疫情的影響,一季度的地產基金投資活動處于相對停滯狀態。王磊認為,從目前趨勢來看,2020年的地產基金募資總規模大概率仍會延續下降趨勢。

對于2020年市場中的熱門投資標的,王磊認為,隨著地產基金市場逐漸向成熟發展,投資熱點并不會頻繁切換。近幾年,大家對辦公、零售商業,以及與產業相關的物流地產、產業園區等持有型物業的認知逐漸成形,這方面的投資熱度會有一定延續性。

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寫字樓、零售商業等仍是大家所關注的優質資產,只是在疫情期間,有些保守型投資人可能會認為疫情對這類資產的沖擊較大,他們在投資時會有些猶豫不決,或者持觀望態度。這同時也意味著這類資產可能更容易談到好價格,對眼光更長遠的投資人來說是出手的好機會。

此外,疫情將會使投資者更關注能夠與提升城市服務能力、匹配產業發展、滿足城市居民多元需求相結合的持有型不動產。

[責任編輯:h001]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