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訊息:海珠橋南舊改或現曙光?院士團隊發布兩個再生設計方案

2023-06-19 14:42:25    來源:大洋網    


(資料圖)

6月19日,“名城永續 廣府彌新”——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發展高端峰會在穗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常青在主旨發言中介紹了廣州“躍龍廣場”所在地段再生設計的兩個方案,意味著備受關注的海珠橋南舊改或現曙光

與海珠廣場隔珠江相望的廣州海珠橋南地區改造一直為公眾所關注。這里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配套成熟,煙火氣十足。這里的江南西婚紗商業街享譽全國,南華東路騎樓也體現出廣州傳統城市特色。如何實現改造重建與歷史延續?常青認為,再生就是探索歷史載體如何活在當下,城市更新必須以有機漸進方式推進。

根據方案的用布局規劃圖,“躍龍廣場”所在地段更新單元范圍向東至草芳圍,向西覆蓋至同慶社區,南至市二宮。常青介紹,方案需要在占地1.2至1.3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對至少一半、約0.6至0.7平方公里的范圍做再生設計,要留住綠地。同時,這里也有要保護的老街。南華東路騎樓老街再生策略為留、改、拆、拼,包括整體修繕、整體改造、拆除建設和補建新建筑等。

方案一“海珠天橋”,計劃在海珠橋南側形成高聳的跨路地標“海珠天橋”,結合廣場、綠地、商業,形成活躍的核心廣場氛圍,并以此解決廣場分散于江南大道兩側溝通困難的問題。方案設計圖可見,海珠天橋的設計理念為“曲宇跨塹,垂脊舉珠”,聳立在廣州傳統城市中軸線的海珠區延伸段與珠江沿岸景觀帶交匯處。

常青直言,如何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又保住老的街巷,難度很大。這個方案強調結合兩者,從北向南規劃了一塊大綠地,臨江以建筑為主、并有小塊綠地,兩邊都是更新后的建筑。“肌理保留,建筑翻造”,是該方案的構想。

方案二“空中環廊”,則將濱江岸線與廣州傳統中軸線延伸段、四個廣場節點與騎樓街以空中環廊鏈接。綠地面江橫向展開,強調與珠江的互動,為公眾提供休憩游覽的場所,與對岸海珠廣場相映。

與第一個方案相比,這個方案沒有集中的大塊的綠地,更多把綠地分布在江邊。高度控制方面,所有都控制在超高層90米以下,主要在30米至50米之間。街區內大部分建筑,約有一半是可以改造。“還有一些建成區沒有必要改造,整體是小修小補進行翻建,以保留為主。”常青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杜娟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王燕、方晴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