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人胡小紅:來自父親“嚴苛”的愛

2023-06-19 11:55:13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趙婧

打開鳳翔泥塑非遺傳承人胡小紅的朋友圈,一張用舊照片做的背景特別引人注目:一位系著圍裙叼著煙斗、面帶微笑的老者正端詳著一件還沒上色的泥塑,他的背后還有一名裹著頭巾的婦女和一個小姑娘,正在用泥土捏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是1984年胡小紅與父母一同創作泥塑的場景。

胡小紅的父親胡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鳳翔泥塑”代表性傳承人,他創作的泥塑作品不僅登上了“國家名片”生肖郵票,還被文化部確定為對外交流的禮品。

“我小時候,物資雖然匱乏,但爸爸每次出門回家都要給我們帶零食。”在胡小紅的印象中,生活中的父親是個和藹可親的人,幾乎沒有脾氣。

“但在泥塑創作上,他又是個極其嚴苛的人。”胡小紅說,父親對初學者要求極嚴,“畫線要像刀子裁的一樣”;趕工時間緊,但他仍要求“一筆都不能少”;手法練得再熟,他也要求“寧可三天做一個,也不一天做三個”。

胡小紅的泥塑手藝雖是父親手把手教出來的,但她的作品卻很少能讓父親滿意。由于害怕被父親指責,年輕的胡小紅總是背著父親,自己偷偷創作。

為了獲得父親的首肯,1990年完婚后,胡小紅仍住在老家六營村。一次,父親來到胡小紅家,看到她創作的一尊藍色獅子泥塑時,態度才有所轉變。

得到父親的認可,加之經常與專業院校的老師切磋交流,胡小紅在泥塑創作上逐漸自信起來。

“2014年,母親去世,當時父親已經八十多歲了,雖然經常手抖,但還是在兩個月里做出了20只泥虎。”胡小紅說,雖然那時候父親已經不再批評自己的手藝,但要得到肯定還是很難。

直至2019年父親去世前,胡小紅還在向父親請教,他的創作靈感從哪里來,為什么能把泥塑做得那么好?父親竟也答不上來。

父親去世后,胡小紅開啟了一項巨大“工程”,就是對父親留下來的300多件泥塑作品進行模仿創作。時至今日,胡小紅已完成了近100件作品的仿制。在這一過程中,她也逐漸領悟到了父親成功的秘訣,那就是父親對泥塑傾注的全部熱愛,“每件作品都有父親的想法和用意,一筆一畫都是經過精斟細琢過的”。

胡小紅仿制的第一件作品,便是自己的兒子滿月時老父親為其做的“滿月虎”。

胡小紅所在的村子,有結婚送掛虎、滿月送坐虎的風俗。胡小紅說,父親送給外孫的這件坐虎,在繪制上使用了蓮花、石榴、銅錢、牡丹等多種吉祥圖案,其中的云紋、鋸齒紋、月牙紋等都是此前同類作品上所沒有的。整件作品雖然看起來顏色單一,除了白底和黑線,只使用了紅色一種顏色,但通過明暗、深淺變化,讓整件作品豐富、飽滿起來,飽含了父親對外孫的無限愛意。

仿制完“滿月虎”,再對比父親的作品,胡小紅覺得還是有些差距。胡小紅說:“現在回想起來,父親對我在泥塑創作上的嚴苛,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愛呢!”

在后來的泥塑創作中,面對自己的孩子和學生,胡小紅也像父親一樣“嚴苛”,把父親教給自己的規矩又一遍遍講給自己的孩子聽、講給學生們聽。令胡小紅欣慰的是,兒子在耳濡目染中從小酷愛泥塑,大學畢業后更是主動返鄉,投身泥塑藝術創作。

胡小紅說:“父親對我來說是高山仰止,幸好兒子繼承了我父親那份對泥塑的熱愛,他已經把泥塑當作一生奮斗的事業。我已經很難再超越父親,但我的兒子一定會超過我。”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