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海外投資增持A股“再添助力”

2023-04-25 00:20:19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陳植上海報道

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再下一城”。


【資料圖】

4月24日,相關部門正式實施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開放因不滿足結算安排而關閉的滬深港通交易日。實施后,港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為4月27日與4月28日,滬深股通首次新增交易日為5月25日。

業界普遍預期,在交易日歷優化后,滬深港通無法交易的天數將減少約一半。

“這無形間消除了海外資本投資A股的一大障礙。”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此前,海外資本對中國A股投資交易存在“四大不適應”:一是風險對沖工具仍然不夠豐富;二是尚未適應境內特別的結算周期,相比全球股票市場主要以T+2或T+3的資金結算安排,A股市場的T+0、T+1的安排導致結算周期非常短,但此舉反而被不少海外投資機構認為“沒有與國際接軌”;三是互聯互通機制下的“假期持倉風險”,比如境內節假日休市期間海外股市若出現劇烈下跌,將導致海外投資機構不得不被動承受A股開盤下跌的損失;四是綜合交易機制有待持續優化,主要滿足海外大型投資機構在多個賬戶同時交易時均能獲取交易結算的“最佳價格”。

“其中,假期持倉風險問題頗受海外投資機構關注,因為他們可以采取手段解決風險對沖工具、特定結算要求等問題。但面對假期持倉波動風險,他們則無能為力。”他向記者指出。

川財證券經濟學家陳靂表示,隨著相關部門開放因不滿足結算安排而關閉的共同交易日,境外投資者投資需求將得到更好滿足,交易連續性與便利性也得到保障,進一步增加內地股票市場的吸引力與流動性。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眾多海外投資機構對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持歡迎態度,他們一方面計劃說服投資委員會進一步增加對A股的投資額度,另一方面認為此舉有助于MSCI等全球股票指數持續提高A股權重,吸引更多海外資本投資A股。

中鼎研究院院長熊靖宇告訴記者,相比歐美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中國經濟持續穩健增長,正吸引越來越多海外資本將A股視為安全的投資避險港。

“尤其在歐美銀行業風波尚未消散、日本央行或收緊貨幣政策引發全球金融資產價格劇烈波動的情況下,中國A股資產的安全性將受到更多海外資本的青睞。”他指出。未來2-3年,逾千億美元海外資本將跟隨MSCI等全球股票指數涌入A股市場,且中國相關部門不斷優化海外投資者投資A股的交易機制,將進一步提升A股投資吸引力。

假期持倉風險擔憂緩解

記者獲悉,在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前,節假日持倉風險一直令海外投資機構相當頭疼。

“由于境內外節假日不同,有些境內節假日A股休市時,如果海外股市出現劇烈波動下跌,就會造成節假日持倉風險加大,即海外投資者不得不在A股開盤后被動承受A股跟隨下跌的損失。”前述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這無形間造成部分海外投資機構不大敢追加A股投資。

一位新興市場投資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此前他們曾多次向基金投資委員會申請追加A股投資額度,但后者始終認為節假期持倉風險導致A股投資組合面臨未知且無法抵御的風險,不如“按兵不動”。

即使部分海外投資機構說服基金投資委員會追加A股投資額度,但每當境內節假日來臨前,他們也只能提前減倉A股頭寸避險。此舉一方面導致A股出現額外的下跌波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海外投資機構的交易成本。

隨著此次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上述問題很大程度上將迎刃而解。

數據顯示,在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后,南向交易年均新增9個交易日,港股通對港股市場交易日的覆蓋度由92.68%提升至96.34%,北向交易年均新增5個交易日,滬深股通對A股市場交易日的覆蓋度由95.47%提升至97.53%。

“這足以消除眾多海外金融機構投資委員會對節假日持倉風險的擔憂。”這位新興市場投資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恢復穩健增長,不少海外投資機構投資委員會都有意增加A股投資額度,但受制于某些交易機制問題(包括節假日持倉風險),他們此前只能優先考慮風險規避而“維持現狀”,如今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有助于他們迅速做出增加A股投資額度的決定。

一位境內券商人士告訴記者,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還有助于提振境內資本對港股的投資熱情。此前,受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安排影響,每年南向資本的交易天數比港股交易天數少了十多天,令南向投資者在此期間無法參加交易,只能被動承受港股波動所帶來的損失。如今,隨著交易日歷優化,南向資本交易港股的天數相應增加,有助于他們及時采取措施規避投資風險,對港股的配置興趣相應增加。

有助于全球股票指數提升A股權重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滬深港通交易日歷優化,還有助于A股在MSCI等全球股指的權重進一步提升。

MSCI董事總經理暨亞太區研究部主管魏震此前表示,A股市場仍存在“四大問題”,或影響海外資金的投資熱情。一是A股投資風險對沖管理工具仍不夠豐富;二是在全球市場范疇下,中國A股仍不屬于“貨銀對付”市場,需要在結算機制方面進一步與國際慣例接軌;三是互聯互通機制下的假期持倉風險仍需妥善解決;四是綜合交易機制仍需進一步優化,滿足海外大型投資機構在多個賬戶同時交易時獲取“最佳價格”的交易結算服務。

前述新興市場投資基金負責人向記者指出,這些問題或影響MSCI進一步提升A股權重。因為在調高A股權重前,MSCI可能會向大型資管機構征求意見,若后者認為這些問題無法促使他們進一步增持A股投資額度,就可能影響MSCI做出繼續提升A股權重的決策。

在他看來,上述四大問題正得到不同程度的解決——除了滬深港股交易日歷優化令假期持倉風險緩解,此前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指數衍生權證與中證1000指數期貨期權衍生品面世,都為海外投資機構提供更豐富的風險對沖工具,且境內相關部門正穩步推進貨銀對付改革,逐步令結算機制與國際慣例接軌。

“目前,不少海外大型投資機構認為A股風險對沖工具日益豐富,且結算機制趨于完善,這都給MSCI繼續提升A股權重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位新興市場投資基金負責人直言。

在熊靖宇看來,目前海外投資機構對A股的投資范疇相當廣泛,涵蓋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碳中和、智能制造、新消費、新基建等,這也給全球股票指數引入更多A股上市公司創造新的“契機”,進一步滿足海外投資機構A股配置需求。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