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傳媒網訊(記者王洋洋)近日,安次區第什里“風箏小院”一片繁忙?!八凰弧迸褡拥穆曇?、“吱吱”鋸竹片的聲音從工作室里傳來,小院主人趙艷芳聚精會神低頭操作。
“這是傳統沙燕風箏制作的關鍵步驟?!睌蹈駰l在趙艷芳靈活的手里幾經翻轉,風箏骨架就放在了桌面上。幾十平方米的工作室內,放置著肥燕、瘦燕、比翼燕等傳統沙燕風箏,桌上擺滿精美的手工藝品擺件。
第什里是中國宮廷風箏的發源地、傳承地和生產地,已有500多年的扎糊風箏歷史。90后趙艷芳從村中長大,她心中有一根“風箏線”牽縈。2017年,大學畢業后,她辭職開辦了“風箏小院”。
起初,趙艷芳通過自媒體宣傳,吸引人們到小院體驗傳統風箏扎制、涂繪、裱糊、組裝。體驗者多了,趙艷芳的煩惱來了?!翱臻g有限,項目單一,風箏文化展現不到位。多虧政府和婦聯多次給我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思路打開了,萌生了借助互聯網延伸風箏產業鏈的想法。”
問需求、送知識、送技能……系列政策的精準呵護,讓趙艷芳沒了后顧之憂。她把家里的閑置房間裝修成風箏繪畫制作工作室、展覽間和書屋,又自制發卡、胸針等手工藝品,把風箏的文化特色、吉祥寓意等元素融入進去。
趙艷芳細說著她與風箏的點滴故事:非遺風箏研學進校園;舉辦手工風箏個人展;到石家莊、秦皇島等地觀摩學習,用互聯網技術幫助風箏“起飛”;摸索著開通網絡直播,傳播風箏文化……
“以前只賣傳統風箏,產品單一?,F在,種類多了,方式活了,更穩定了?!壁w艷芳說。“風箏小院”經營4年多,傳統風箏制作和風箏衍生品很受歡迎。
從單純的扎風箏到文化傳承+體驗,新思維、新模式,讓傳統風箏產業全新出發。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