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跨境電商行業的“心跳曲線”隨著國際政策的風向劇烈波動。先是美國郵政(USPS)對中國包裹的收寄服務“一日叫停”,隨后特朗普政府取消“800美元以下貨物關稅豁免”的政策在三天內反轉。幾乎同一時間,歐盟也傳出風聲,計劃對低價值進口商品加碼征稅。這一系列“政策地震”讓依賴歐美市場的跨境賣家如履薄冰,卻也催生了行業新思考:當“單極市場”風險加劇,如何借勢新興市場與本地化服務重構全球化版圖?
一、歐美“高墻”倒逼,國內利好出爐,中國賣家尋找新藍海
農歷新年的喜慶尚未散去,美國市場的一紙新政便讓跨境從業者心頭一沉。自2月4日起,美國對華進口商品加征10%關稅,并取消小額包裹免稅政策。盡管三天后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因清關系統“過載”被迫回調,但這場“政策閃擊”已暴露了單一市場的脆弱性。
歐洲市場同樣暗流涌動。2024年涌入歐盟的46億件低價值包裹中,超九成來自中國。面對激增的包裹量,2月5日,歐盟委員會宣布了一項針對跨境電商行業的重大政策調整,計劃取消價值150歐元以下包裹的免稅政策,進一步抬高市場準入門檻。
對依賴跨境直郵小包的中小賣家而言,這場“關稅風暴”無異于生死考驗。部分企業緊急轉向T11清關或海外倉布局,而國內政策也及時響應: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的貨物可享“離境即退稅”。針對近期歐美政策變動,海外倉模式的運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市場沖擊,對提升產品競爭力、提高物流時效具有積極作用。長期來看,這也有助于企業在中長期內構建品牌溢價。
二、全球多元化布局下,新興市場吸引力幾何?
當歐美市場“高墻”林立,東南亞與拉美正以驚人的增速成為跨境新熱土。
谷歌與淡馬錫最新聯合報告顯示,2024年東南亞電商交易額預計突破1590億美元,同比增長15%。其中越南等市場更以超80%的增速成為“爆單引擎”。當地年輕人口占比高、互聯網滲透率快速提升,且消費者對中國商品的性價比接受度強,為賣家提供了天然的“流量洼地”。
拉美市場同樣表現強勁,據Research And Markets數據顯示,拉美電商市場年增長率達6.55%,預計2024年市場規模將達1947億美元。巴西、墨西哥等市場已經成為成為賣家分散風險、拓展增量的關鍵陣地。
三、Shopee本地化履約:破解東南亞與拉美的“物流密碼”
對于跨境賣家而言,選擇市場只是戰略的基石,而要真正抵御風險、提升業績,還需在關鍵舉措上精準發力。有行業資深觀察員認為,加深本地化策略或是應對不確定性政策沖擊的有效方式之一,新興市場的機遇背后,本地化履約能力成為制勝關鍵已是行業共識。以東南亞電商巨頭Shopee為例,其推出的本地化履約服務(LFF)通過“官方倉+三方倉”的靈活模式,履約時效最快可提速70%,徹底改寫用戶體驗規則。
紙品公司藍漂的出海路徑就是在海外落實“本地化”的成功案例。在出海的初期,藍漂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選擇了成熟、穩定且具有發展潛力的本地化平臺Shopee,開啟了合作之旅。在Shopee的建議下,藍漂首先對自己的包裝設計進行了本地化改進,以迎合當地消費者的喜好。而在最關鍵的履約方面,考慮到紙巾產品體積較大、傳統運輸不便等痛點。藍漂果斷加入Shopee的本地化履約服務,提前備貨海外倉,消費者下單后由當地倉庫直接發貨。此舉不僅在成本控制與物流優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更提升用戶體驗、增強品牌忠誠度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藍漂堅信,全方位的本地化將是競爭中的關鍵因素。“我們未來將考慮團隊的本地化運營,包括包裝、產品視頻、直播的本地化,甚至可能實現運營辦公的本地化,全面貼近本地市場的優勢。”
東南亞市場海外倉與本地化履約模式普及率持續攀升,為賣家出海帶來顯著優勢。本地化履約模式通過本土快速發貨、優化物流成本來提升用戶體驗,同步增強賣家市場競爭力。同時,它還支持靈活售后政策,減少品類限制,助力賣家高效運營與品牌建設。
主營鞋服和家居類的賣家振博分享道,在本地化履約模式下,2024年他們的訂單量實現了翻番,且做到95%以上的訂單都能當日發貨。Shopee官方數據顯示,去年11.11大促期間,本地化履約“極速達”和“次日達”銷售額增長8倍。12.12大促期間,LFF出倉當量增長6倍。本地化履約憑借其在成本控制、物流時效和買家體驗方面的卓越表現,為跨境賣家開辟了一條高效、經濟且用戶友好的運營路徑。
2025年,振博計劃繼續優化本地化履約,并將產品擴展到巴西市場。Shopee也將推出三大定向支持——類目趨勢定期診斷、類目活動重點扶持和類目流量資源傾斜,來幫助更多賣家借助本地化履約的賽道優勢,拓寬跨境品類,擴展出海可能。
四、全球化下半場,唯“靈活者”生存
頻發的國際貿易摩擦像一面鏡子,照見了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也折射出新興市場的勃勃生機。Shopee的本地化履約模式已為行業指明方向——用更快的物流響應、更深的本地洞察,在不確定性中錨定增長確定性。
然而,本地化僅是起點。未來的競爭,是供應鏈韌性、品牌溢價與數字化能力的綜合較量。正如行業觀察者所言:“全球化從未消失,它只是換了一種更分散、更靈活的方式存在。”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