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四期展館建成,展館整體恢弘大氣。
(資料圖片)
1月28日,兔年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廣州市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這一年,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道路到底要怎么走?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大力推進城市更新……會上,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商務局、市地方金融局和廣州海關亮出2023年工作的“計劃書”,公開推動走上高質量發展“路線圖”。
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市大灣區辦主任李海洲:
聚焦全年投資過萬億目標 全力以赴向前進
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市大灣區辦主任李海洲表示,市發展改革委將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在全市高質量發展中擔起發改責任,展現發改作為。
2023年,廣州市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始終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強化畝均論英雄的要素投入導向,使有限的資源投入實現最大的產業價值。
在做大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方面,廣州力爭今年汽車制造業產值突破7000億元,力爭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突破3500億元,力爭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增加值突破1700億元。
李海洲表示,市發改委將著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厚植高質量發展潛力。聚焦全年投資過萬億的目標,按照“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的要求,搶時間、搶進度。大力推動1722個市“攻城拔寨”項目建設,特別是集中精力抓好287個新開工項目。同時,繼續以增強企業的獲得感為第一標準,將廣州打造成為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和最佳發展地,深化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謀劃實施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高裕躍:
以制造業立市之本助力全市高質量發展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高裕躍表示,新的一年,全市工信系統將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始終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守正創新,加壓奮進,全力以赴完成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
在培育產業鏈群引領產業發展方面,市工信局將大力實施“四化平臺”賦能產業、服務企業專項行動,以數字化轉型、網絡化協同、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提升為路徑,發揮平臺作用,推動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持續做大做強做優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一批“萬千百”億級產業鏈群。強化“項目為王”的工作導向,加快推進增芯半導體、因湃電池、小鵬汽車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高裕躍表示,市工信局將聚力要素供給優化營商環境,盯緊畝產效益和投資強度,持續推動產業空間載體優化提升,集中精力推動村鎮工業集聚區更新改造和“老城新園”高質量發展標桿試點示范產業園區建設。“一鏈一策”“一企一策”“一項目一方案”加強人才、資金、土地、用房、用能等資源要素保障。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王宏偉:
堅持審批“做減法”,支持項目“拿地即開工”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王宏偉表示,市住建局將以大建設推動經濟穩步增長、品質不斷提升,助推廣州市高質量發展。
市住建局將大力推進城市更新,推動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堅持“拆、治、興”并舉,有力有序推進中心城區的城中村改造。全市今年計劃推進127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力爭完成2000億元城市更新固定資產投資目標。聚焦城市重點功能區、主要交通廊道等重點區域,探索片區改造新模式,重點推進城市新中軸線南段、廣州火車站等片區連片改造提升;以“繡花”功夫推進100個以上老舊小區改造;推進19個老舊小區成片連片改造。
2023年,市住建局作為主管部門負責的重點項目年度投資計劃超420億元,比去年增長約20%,其中,白云機場三期建設計劃年度投資約280億元。市住建局還將加快推進廣州美術館、廣發銀行總部大樓、中國人壽大廈等項目建設并交付使用,推動廣州交通大學等項目順利開工。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市住建局將堅持審批“做減法”,落實“清單外無審批”,支持項目“拿地即開工”,涉企的行業審批事項全面推行“承諾制審批”。
市商務局局長洪謙:
招商引資“跑”起來 消費市場“活”起來 貿易投資“強”起來
市商務局局長洪謙表示,招商引資、促進消費、擴大外貿,是商務工作的核心內容。
新的一年,市商務局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按照招商引資要強化畝產效益,擴大消費要強化平臺載體,外貿提質要強化業態升級的思路,用目標引領,從短板切入,全力拼經濟、抓指標,讓招商引資“跑”起來,以項目之進促發展。讓消費市場“活”起來,以消費升級促提質。
去年,廣州市社零額增速居全國5個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之首。今年是“消費提振年”,要傳承好“千年商都”萬商云集、萬千商品、萬億消費的繁榮圖景,規劃建設消費載體,推動世界級商圈開工建設和傳統歷史商圈提質,打造“核心承載區-國際商圈-城市商業中心-社區商業節點”4個維度的消費規劃布局。讓貿易投資“強”起來,以“五外聯動”促開放,對標世界一流城市開放體系,全力穩住利用外資連續11年正增長的勢頭,穩定外貿和社零額“雙萬億”全國第三城地位。打好外貿、外資、外經、外包、外智等“五外聯動”組合拳,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跑出“加速度”、交出“好答卷”。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邱億通:
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優環境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邱億通表示,2023年,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將著力于“增”,做好增量文章,完善金融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加大對金融業的扶持力度,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南沙方案》總抓手,努力提升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通過有序競爭激發金融業增長的內生動力。
著手于“實”,切實服務實體,最大程度滿足實體經濟有效融資需求,力爭2023年全市本外幣存貸款余額達到16萬億元,貸款增速繼續保持全國大城市領先。引導金融資源向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重大關鍵項目、重點產業鏈群以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集聚。
著重于“新”,勇于改革創新,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全力爭創綠色金融示范區,為全市經濟綠色化轉型和實現“雙碳”目標提供金融支撐。推進數字金融創新,深化數字人民幣試點、金融科技創新試點。深化自貿區跨境金融創新,加強穗港澳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著眼于“穩”,促穩定健康發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加快推進地方金融監管制度建設和組織建設,提高地方金融組織監管水平和監管能力現代化。
廣州海關關長李全:
將推進“單一窗口”建設,優化通關時效
廣州海關關長李全表示,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更加注重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廣州海關將以擴大開放為使命、量質并舉為任務、營商環境為抓手、實體經濟為支撐、安全發展為底線,積極融入廣州發展大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聚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廣州海關將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交匯的作用,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參與國際海關合作,落實RCEP等貿易協定,服務自貿區提升戰略,推動《南沙方案》落地見效。李全表示,廣州海關將支持口岸新開復通,特別是將琶洲客運港開放、南沙綜保區發展等特殊監管場所運營投用作為近期的重要工作,支持中歐班列等重要平臺和通道的發展。
廣州海關還將以新一輪營商環境評估為契機,實施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大力推進“智慧海關”“智慧口岸”建設,以科技引領口岸通關現代化、便利化,落實海關一系列改革措施,推進“單一窗口”建設,優化通關時效,支持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取得新經驗、新成果。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賈政、申卉、吳城華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通訊員海宣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