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履職|市人大代表潘小平:加快建設市緊急醫學救援指揮中心-播報

2023-01-10 09:39:29    來源:大洋網    

潘小平 受訪者供圖

大洋網訊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在醫療服務保障中,院前醫療急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卻很容易被忽略。所謂院前急救,指的是在疾病或災難發展發生的現場進行的醫療救治活動。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負擔著院前急救培訓任務,每年可以滿足1000人的培訓需求。


【資料圖】

“但當前,廣州每年需要培訓的院前急救人員平均超過5000人。”市人大代表、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潘小平告訴記者,需求和供給之間巨大的缺口,制約著廣州院前急救醫療水平。她最希望做成的事,就是盡快推動廣州市緊急醫學救援指揮中心建設。

目前呼叫中心調度室僅能設20個調度席位

廣州市急救醫療指揮中心成立于2000年,肩負著全市社會急救醫療的組織、指揮和調度工作,保障社會急救醫療網絡的正常運作。但目前,指揮中心的基礎設施仍不完善。例如,24小時在線接受呼救的中心調度室,面積只有200平方米,僅能設立20個調度席位,“完成日常的指揮調度任務都已經很困難,一旦遇到較大的應急突發事件,目前的調度席位規模就無法滿足緊急醫學救援指揮調度的需要了。”潘小平告訴記者。

此外,從2005年起,指揮中心承擔起急救網絡醫院院前急救教學與訓練的任務。但由于沒有固定的培訓場地,教學訓練只能租借場地開展,培訓也只有年度計劃,須待找到場地后才能臨時通知開班,導致培訓工作受到很大影響。這也是制約指揮中心開展更大規模院前急救培訓的重要原因。廣州每年需要接受培訓的院前急救人員約5000人,但即便指揮中心開足馬力,也只能滿足1000人的培訓需求。

建議加快項目建設 提供醫學救援能力

其實,相關部門也注意到了這種情況,廣州市緊急醫學救援指揮中心項目的建設也提上了日程。潘小平向記者展示的項目立項和選址資料顯示:項目建設地點暫定于廣州市白云區嘉禾望崗村,西鄰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交通便利,能快速通達廣州市各重點地區。項目總用地面積865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5993平方米,不但能滿足救援指揮調度、院前急救、重大活動醫療保障等需求,還將具備調度400輛救護車的能力。

目前項目已完成《項目建議書》編制,并已推送市發改委聯審平臺征求各相關單位意見,項目用地已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并已通過規委會審查。

“新址項目的建設是民心工程之一,同時,醫療急救能力和水平也是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體現。”因此,潘小平建議加快推進廣州市緊急醫學救援指揮中心建設,提高廣州院前急救和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并通過系統性的培訓提升城市整體的急救意識和急救能力。同時建議相關職能部門靠前做好服務,提供全過程、全周期保障,確保項目早日落地達效。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賈政)

關鍵詞: 院前急救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