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睡覺時做好這5件事 讓血糖控制得更加平穩

2022-10-20 07:21:03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血液中葡萄糖水平易波動,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除了受到飲食、運動和情緒以及藥物等影響外,睡眠同樣也會影響血糖水平。研究表明,優質睡眠能讓血糖控制得更加平穩,那該如何睡眠才有益于血糖穩定呢。

穩定血糖需遵循哪些睡眠原則?

1、保持規律作息

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入睡和起床,即使不上班也是如此,這樣能形成生物鐘。無論是什么原因熬夜都不能超過12點,以免加重肝臟和胰腺損傷,使得糖尿病病情惡化。從中醫的角度上來說,糖尿病跟肝腎陰虛緊密相關,在深睡眠過程中正好是滋養肝陰,益于肝臟修復。

2、有充足睡眠

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白天睡覺時間,不能超過60分鐘,15點之后不能再睡覺,以免影響夜間睡眠,保證每天晚上睡夠7~8個小時。

3、睡覺前泡澡

睡覺前30~60分鐘泡溫水澡,水溫約40℃左右,能讓緊繃的肌肉得到放松,改善睡眠質量,同時也輔助降低血糖。

4、睡覺前不可暴飲暴食

糖尿病患者吃晚餐的時間應安排在19點之前。若非常饑餓或易出現夜間低血糖,睡覺前可以適當加餐,可選擇綠葉蔬菜、燕麥粥或脫脂牛奶等;但不能吃得太多,以免增加胃腸道負擔,降低睡眠質量,甚至會導致胃輕癱。另外,15點之后不能喝咖啡,也不能吸煙喝酒,不然使得交感神經異常興奮,影響睡眠,同時也會擾亂血糖平衡。

5、調整好睡姿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右側臥睡姿最佳,能減輕心臟壓迫,改善血液循環,使得更多的氧氣流向大腦和心臟,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幾率。還有,睡覺時應把頭部或背部墊得高一點,能減少回流到心臟的血液,減輕心臟承受的負擔,預防糖尿病并發癥。另外,床上用品和睡衣盡量選擇純棉材質的,質地細膩柔軟,有助于睡眠。

溫馨提示

糖尿病患者睡覺前不能做劇烈運動,也不能做過度用腦的工作,以免出現入睡困難。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凌晨1:00~3:00易出現低血糖,若患者總是做噩夢、不明原因出汗、夜間突然大叫等,還需立即監測血糖,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量。為能避免夜間低血糖,每天晚上睡覺前測一次血糖,如果血糖小于5.6毫摩爾還需適量加餐。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