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家住長沙的賈永婷又收到了來自山東孫洪正老人寄來的石榴,從 2018 年開始,這是她第 5 年收到石榴了。
兩人相識于北京的地鐵站,2018 年 9 月,賈永婷在地鐵站遇到了問路的孫洪正老人," 當時看到他拿著一個老人機,問了一下他要去的地方跟我是在同一個站下車,我就讓他跟著我。" 臨分別時,賈永婷將身上的現金全部留給了老人,還給老人寫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 讓老人如果在北京有什么事情就給我打電話。"
國慶之后,賈永婷收到老人的來電,說家里的石榴熟了,想給她寄一點。" 我一開始不愿意收,老人一直給我打電話,后來我就給了老人地址。" 那年,賈永婷第一次收到了老人寄來的石榴。
2019 年國慶,賈永婷還特意去到山東看望老人," 一家人都對我們特別熱情。" 直到現在,賈永婷每年都會收到老人寄來的禮物," 除了石榴,還收到過櫻桃、梨、花生、板栗 ……
每到豐收的季節,老人家里什么熟了,就會給我寄什么過來。我每次看到適合老年人吃的東西,也會買了給他們寄過去。"
原本是 2 個陌生人的他們,經過 4 年的時間,早已相處成了親人," 雖然分隔兩地,但是我們就像是彼此遠方的親人。"
10 月 18 日,瀟湘晨報 · 晨視頻、齊魯晚報 · 齊魯壹點聯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授予賈永婷、孫洪正天天正能量特別獎,及 5000 元正能量獎金。
相識:在地鐵站遇到問路老人,熱心女孩留下電話號碼
2018 年 9 月,賈永婷在下班回家的地鐵上遇到了一位問路老人,交談過程中得知老人打算來北京辦事,一個人從山東來到這里,家人并不知情。" 平時我就是一個比較熱心的人,一般看到這種需要幫助的老人,都會上前幫忙。"
賈永婷問起老人吃飯了沒有,晚上是否找到住的地方 …… 兩人的交談也引起了周邊人的注意," 當時旁邊還有位好心人也給了大爺錢,還有位山東小伙邀請大爺去他家里過夜。" 賈永婷說," 如果當時是一位年輕人找我,我會很謹慎,但是他是一位年紀很大的人。他也沒主動找我要錢,是我自愿給他的,那時候想著,就算是騙子也沒關系,這么大年紀一個人在外面肯定也是有苦衷的。"
放心不下老人,臨分別時,賈永婷拿出紙寫下自己的電話,告訴老人如果在北京有什么事情就給她打電話。
接下來的幾天,賈永婷都沒有收到老人的電話。約半個月后,賈永婷收到老人的來電稱要給她寄石榴,在老人的堅持下,賈永婷給了老人地址," 因為我經常要出差,就讓老人寄到了工作地點,當時收到了石榴、梨、花生,滿滿一大箱,跟同事們分享的時候,同事們也都覺得很感動。" 和石榴一起寄來的,還有一封老人手寫的感謝信," 老回家日復浮現腦海難忘,今寄本土產物,微表寸心。"
相知:遠方的親人,連續 5 年互寄特產
收到老人的禮物后,賈永婷馬上回寄了一些吃的過去。" 就這樣他給我寄,我給他寄,一來二去寄了 5 年。"
孫洪正老人用的是老人機,老人不會打字,手機沒有手寫的功能,每次想給賈永婷發短信時,大爺都會騎上摩托車去到附近的營業網點,讓工作人員把他寫在紙上的文字,編輯成短信發送給賈永婷。
2019 年 9 月,孫洪正發來短信," 回家日思老伴盼,親人何日再相見 ",賈永婷回復," 有機會我一定過去看你們。" 那年國慶,賈永婷和朋友一起來到山東,去到孫洪正家里看望老人。"
老人的家在煙臺萊州,那天聽說我們要過去,老人一大早就去早市買了當地的魚、蟹,在村口等了我們一兩個小時,老人的家人們也對我們特別熱情。" 離別時,賈永婷還給老人留下了一個紅包。
去年,老人的孫子給他換了一個智能手機,老人學會使用微信,每次有什么想給賈永婷說的話,他都會寫在紙上拍照發給她。
賈永婷較孫洪正的孫子年長幾歲,孫洪正的孫子叫她一聲 " 姐姐 "," 當時沒見到姐姐之前,就聽爺爺說過這個事,知道姐姐在北京幫助了爺爺。后來在山東見了面,覺得姐姐很和善親切,現在我們也會經常聊天,雖然在兩個地方,我們就像一家人。" 孫洪正的孫子說。
孫洪正每次給賈永婷寄東西時,都會用紙條標注寄了些什么,還會在石榴上寫著," 甜 "、" 酸 "," 爺爺收到我寄的東西都會拍照給我,會在箱子上寫著‘太多吃不完’、‘謝謝’,就覺得爺爺很可愛。"
在孫洪正家里的墻上,還放著賈永婷和丈夫的合照,以及賈永婷當時去山東時和老兩口的合照," 我結婚還是生小孩的時候,老人都托自己的親戚給了我紅包,我不收,老人就一直打電話,后來想著也是老人的心意,明年等老人的孫子舉行婚禮時,我們一家三口再去山東看望他們。"
這對 " 祖孫 " 獲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獎
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聯合瀟湘晨報、齊魯晚報 · 齊魯壹點授予賈永婷、孫洪正天天正能量特別獎及 5000 元獎金。世間的美好,需要每個人添磚加瓦。一份獎勵,為這個暖心故事添一筆正能量后續,也這樣雙向奔赴的善良更多一些。
在給兩人的頒獎詞中,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寫道:
在地鐵上受女子幫扶后,大爺連續 5 年寫信寄特產表達感謝,女子還特意去了大爺老家探望,這樣一來一往、互相惦記,便成就了一段佳話。
誰能想到,地鐵上的一面之緣,讓兩人都多了一個親人。一個胸懷善良、慷慨仗義,用無條件的信任給予人幫助;一個心懷情義、知恩感恩,持續的寄特產向恩人致謝,他們的暖心互動,加固了我們所相信的善良,也讓我們聽到了愛的回聲。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