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再提資本市場樞紐功能 新三板改革穩步推進

2020-04-10 16:02:38    來源:證券日報網    

4月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會議提出,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松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據悉,這是自2018年金融委召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后,再提資本市場樞紐功能。

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資本市場進行了一系列“深改”舉措,對上市公司回購制度進行改革,推出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推動境內分拆上市、再融資新規落地,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證監會對配套制度進行了“立改廢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規則進一步優化。此外,新三板改革也穩步推進。

投融資樞紐功能進一步發揮

隨著發行制度的改革,今年一季度,A股IPO奪全球交易量和籌資額雙料冠軍。《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4月9日,年內56家公司登陸A股,首發融資金額合計819.78億元,其中26家登陸科創板,首發融資309.07億元,占比37.7%,接近四成。再融資方面,截至4月9日,年內A股再融資金額2608.4億元,IPO和再融資金額合計3428.18億元。

并購重組方面,截至4月9日,年內并購重組委召開11次會議,審核了16家企業并購重組項目、14家獲通過、2家未通過,通過率87.5%。此外,年內398家上市公司合計發布了442份并購計劃。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日,證監會完善了上市公司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有利于激發經濟活力,進一步實現資本市場價值發現和優化資源配置等功能。在對外開放上,取消了外資持股比例限制,資本市場參與主體增加,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

“資本市場正處于整體改革的窗口期,且與新證券法實施有一定的相關性。在制度建設方面,證監會近期也明確了再融資戰略投資者的認定,發布了科創板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根據新證券法集中修改了證券期貨規章、規范性文件,讓不適宜市場發展的規章制度退出,使得資本市場改革穩步推進。”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新證券法施行后,注冊制將在更多的市場板塊陸續推行,相關探索實踐也會繼續,有助于資本市場投融資樞紐作用的進一步發揮。”李湛表示,同時,上市規則面臨全面修改,自愿信息披露業務也在穩步推行中。退市方面,主板退市制度改革也將啟動。

“在優化退市制度上,監管層需要做好企業退市以后的各種配套制度安排,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劉鋒說道。

此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接下來,證監會將按照已經公布的資本市場“深改12條”,包括推進注冊制改革、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改進和強化中介機構服務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創造更加有利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環境等,繼續加大推進力度,努力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重拳出擊造假和欺詐行為

李湛表示,新證券法出臺后,重點將依法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提高了違法成本,市場將倒逼證券服務機構更加誠信守法。新證券法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準確性的要求進一步提升,對證券從業者業務能力、專業水準和職業道德都提出更高要求。下一步監管將重點強化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信息披露責任。

記者據證監會網站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9日,證監會及地方證監局開出28張罰單,11張涉及信披違規,6張涉及內幕交易。另外,發布了5張市場禁入決定書,對13人采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其中兩人被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近年來,證監會多次提出,要把分類監管作為統籌好提高監管效率與監管質量關系的重要方法,要“抓兩頭、帶中間”,做到“管少管精才能管好”。此外,在“深改12條”中,第十條即為提升稽查執法效能。強化案件分層分類分級管理,集中力量查辦欺詐造假等大要案,提升案件查辦效率。

“新證券法的實施,為資本市場依法治市增加了法治供給。對于欺詐發行、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層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加強懲治,提升監管效率。”劉鋒表示。

[責任編輯:h001]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