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蹺蹺板”效應明顯 A股表現出較強結構性機會

2020-04-09 09:38:02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公眾號    

4月8日,A股三大股指小幅低開,全天以平臺震蕩為主,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2815.37點,微跌0.19%,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也紛紛走低,跌幅分別為0.41%和0.25%。滬深兩市成交額為6740.2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萎縮。

不難發現,上周以來,全球股市波動率逐漸下降,當前均處于超跌反彈的過程中,流動性沖擊正在解除。業內人士提示,從中期來看,疫情導致全球需求走弱、信用風險上升,A股仍存在整固壓力。但是,若考慮到當前權重板塊的估值已接近歷史底部,指數整體下行空間相當有限。

雖然指數在周二高開高走留下跳空缺口,市場對缺口總會產生心理預期,但是由于當前市場整體依然是平臺震蕩盤整的主基調,板塊個股仍以輪動反彈的形式展開,從目前流動性大幅寬松,以及外圍市場開始走穩的情況來看,A股整體所處的環境依然有利。今日是典型普漲后的分化行情,在源達投顧看來,這說明場內主力資金還沒有形成明確的主攻方向,還是在根據消息面的變化而動,“蹺蹺板”效應明顯。

的確,在夯實底部區間之際,A股表現出較強的結構性機會,正如中庚基金首席投資官丘棟榮所說,“從自下而上的角度看,當前有足夠多的機會可供選擇。”

對于投資者而言,一方面要有耐心有信心面對當前的震蕩式反彈;另一方面,也需要在不確定因素猶存的大背景下捕捉到三大相對確定性機會:

其一,逆周期調節下,景氣度回升。例如以5G為首的新基建行業,以及消費刺激的新能源汽車等相關行業。東吳證券認為,新基建是帶動有效投資的“關鍵投入”、釋放經濟活力的“強勁引擎”、實現技術創新的“有效路徑”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政策持續推動產業加速、運營商招標陸續啟動,天時地利人和,科技新基建景氣度確定向上。

其二,較強估值優勢品種。經過前期持續調整后,部分板塊估值已經處于歷史低位,隨著股指企穩反彈,估值修復的概率也相對較大。巨豐投顧指出,上周以來,外資呈現階段性凈流入,也表明風險偏好有所回升,這對于低估值品種也是利好。

其三,超跌科技股卷土重來。單從4月8日來看,2148只個股逆市上漲,95只個股以漲停價報收,橫空出世的RCS概念股帶領科技股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漲停股中科技股占比近三成。

事實上,前期風險偏好驟然降溫令科技股經歷一輪洗禮,當消費龍頭股再度成為公募基金經理關注的重點,科技股癡迷者有點坐不住了。進入4月份,伴隨A股的企穩反彈,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科技股得以修復,電子板塊以期間累計漲幅9.70%的成績位列28類申萬一級行業榜首,令不少參與者都認為“最壞的情況可能已經結束。”

長城基金量化與指數投資部總經理雷俊認為,市場近期的熱點將以科技股為主。從ETF的資金動向來看,近期寬基類ETF、科技類ETF受到抄底資金的關注,呈現大幅流入趨勢。投資者們可以關注泛科技的寬基指數,例如創業板指數,用分散投資的方式來規避短期主題的波動,從而把握科技股的大趨勢。

[責任編輯:h001]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