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相信一句話,與患者保持共情,才能成為一名好醫生。”從事新生兒科臨床工作11年,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張婷婷對新生兒常見疾病及疑難危重患兒的診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不過,這兩年她又多了一個身份——記錄者,她用手機拍攝了200多個視頻,記錄病房里新生兒患者的點點滴滴。
早產寶寶第一次做穿刺、第一次喝奶、一個甜蜜的微笑、豎起給自己加油打氣的小拳頭......這些都是張婷婷拍攝記錄的內容。“我們病房有一個特殊性,是無陪病房,住在這的都是一些危重的寶寶,爸爸媽媽不能陪在身邊。就會有一些質疑,家長經常會問我們,孩子在病房里會不會吃不飽,會不會被虐待。最初我就想通過短視頻的方式,把我們最真實的工作狀態展示給大家,讓家長能了解孩子在病房里到底經歷了什么。我們平時工作的時候都是一個團隊,我們會去記錄孩子的病情變化,便于后續的觀察。所以留取的這些視頻,我事后會用于剪輯再發布出來。”張婷婷說。
兩年時間,張婷婷的短視頻賬號“大耳朵媽媽”總播放量達6200多萬,粉絲近三萬人。她的作品不僅有人間真情,還有內容細致且充滿“干貨”的科普作品。張婷婷說,她希望她的作品能和患者共情的同時,也能和“偽科學”爭粉絲。“隨著視頻越來越多,全國各地有共同經歷的家長都會去關注我的作品,關注度越來越高,評論區里的評論也很和諧,大家對我們的工作也有了更多的理解。現在這個賬號已經變為傳播嬰幼兒護理知識的途徑”。
一雙妙手,托舉著啼哭的孱弱;滿腔溫柔,慰藉了初生的微光。張婷婷說,未來她會堅持記錄溫情,做公益科普的初心。“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有能力的醫生,同時也成為一個有溫度的記錄者”。
通訊員 劉威 實習生 ?胡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朱鼎兆
校對 王菲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