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嚴重糧食不安全熱點地區早期預警分析》報告指出,受到影響,到今年年底,全球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數可能從疫情前的1.49億增加至2.7億,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人口饑餓風險。
中國人常說,“飯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尤為重要。今年一些國家增加糧食儲備,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我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會不會發生糧食危機?
此前,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我國糧食已連續十幾年豐收,2019年產量達13277億斤,連續5年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目前,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遠高于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稻谷、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達百分之百,庫存超過一年產量,夠全國人民吃一年。“我可以肯定地說,中國不會發生糧食危機。”韓長賦說。
據國家統計局7月15日公布的全國夏糧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2856億斤),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24.2億斤),增長0.9%。2020年夏糧播種面積略減,但單產有所提高,全國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產量創歷史新高。
我國糧食連年豐收,離不開這些年的科技進步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以及農機裝備的大量投入。下面筆者以今年夏糧豐收為例,簡單分析一下,為什么我國不會發生糧食危機:
高標準農田建設: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守住“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戰略底線,耕地是基礎。集中連片建設高標準農田,不僅可以為綠色技術的推廣創造條件,還能促進水、肥、藥等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而通過集中連片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還可以增強小農戶抗災減災能力,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發展現代農業夯實基礎。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近年來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僅2019年,全國新增高標準農田8150萬畝,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圓滿完成了國務院確定的年度新增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今年,距離中央確定的2020年底全國須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目標任務,還剩8000萬畝建設任務,接下來各地也將繼續加大建設力度和財政資金投入,力爭完成建設總目標。
智能農機:科技“鐵頭軍”馳騁神州
糧食豐收的佳績離不開現代化農機裝備的廣泛應用。據了解,近年來國內農機生產企業和研制單位在農業生產的種、管、收、儲等關鍵領域排兵布陣,結合自動控制、人工智能、北斗系統等先進技術,已取得一系列自主創新成果,為我國農業全面現代化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以雷沃重工為例,其作為農業農村部“首批谷物收獲機科技創新聯盟”的牽頭單位,近年來著力推動糧食作物從全程機械化向全程無人化轉變,已實現耕種管收各環節全覆蓋,北斗衛星技術厘米級定位服務的應用,物聯網管控新模式的普及,讓無人駕駛實現了“作業速度更快,作業質量更高,作業數據精準”。
結語:糧食安全問題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我國堅實的農業基礎可以說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雖然今年疫情產生了一些影響,但總體來說,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基本平穩,生豬產能持續恢復,“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扎實推進,下半年吃糧吃菜吃肉總體是有保障的。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