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十足的“3.2%”,這份特殊時期的經濟“半年報”來之不易。
規模以上工業值連續3個月正增長,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5個月位于榮枯線以上……近期中國經濟重要指標頻繁釋放積極信號,充分反映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六穩”“六保”政策措施的持續釋放,為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復蘇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中國經濟重拾穩中有進的積極態勢提供了強大支撐。
在內外部重重挑戰面前,企業該如何“闖關”?行至年中,記者深入一線采訪,在機器轟鳴中感受經濟脈動,在復工復產中見證創新活力。
創新顯韌性 經濟育新機
每天早上,邁瑞醫療的深圳生產車間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一個個訂單如期交付,新的訂單又紛至沓來。從大年初二復工后,直接帶動了產業鏈上游800多家企業復產。
“疫情暴發后,監護儀、呼吸機等設備供不應求,上半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20%-30%。”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西廷說。
據他介紹,此次疫情中發揮重大作用的SV300呼吸機兼具有創、無創和高流量氧療多重功能,極大緩解了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和血氧飽和度下降的情況,提升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的搶救率。
抗擊疫情不利影響并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核心武器是技術創新。李西廷說,醫用重癥治療呼吸機、監護儀等高端醫療器械領域競爭是全球化的,技術研發、生產門檻相對較高,公司已經在監護儀、生化試劑等領域完成國產替代,國產化率超過六成。
產能提升的同時,創新發展的后勁也在積蓄。邁瑞醫療的第九大研發中心武漢研究院建設不斷推進,自主研發的核心競爭力在不斷提升。
當疫情退去,國產醫療器械是否還能在國際市場分一杯羹,創新技術研發絕不可少。李西廷說,“我們將繼續實現核心組件技術研發突破,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早日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
保訂單,拓市場。眾多高新制造企業化危為機、乘勢而上,表現出了良好的抗壓性和免疫力。免疫力從何而來?發展潛力大、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廣,科研能力和技術水平是根本。
受疫情影響,一季度我國彩電市場銷售呈現下滑趨勢。隨著家電消費升級政策不斷刺激,彩電生產企業針對上半年出現的網課、線上辦公等需求推出激光電視、社交電視、“健康家電”等創新產品。彩電銷售二季度穩步提升,電視消費升級正迎來新機。
“過去消費者會把電視畫質、音質放在首位,如今則更在意‘護眼’功能。”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說,創新產品的推出為經濟增長注入新活力。激光電視作為電視的創新物種,能源節省、健康護眼、色彩真實、臨場感強的特性是其銷量高增長的原因。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激光電視銷量同比逆勢增長80.3%,是電視市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品類。
“我們將通過技術積累形成差異化優勢。多年前布局研發的激光電視等科技新品,如今得到了市場青睞。”賈少謙說,疫情之下,客廳作為家庭核心場景被重新激活,公司正在加緊研發高端大屏電視,更好地適應家庭院線應用場景。
科技創新把惠民、利民作為最終落腳點,在滿足消費升級趨勢的同時,提升了企業效益。業內人士指出,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產品技術創新是企業增強抗風險能力與韌性的源動力,是實現經濟復蘇、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將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產業鏈穩定筑牢經濟根基
艱難時刻,中國產業鏈沒有“掉鏈子”,背后是中國環環相扣的生產鏈條和系統完整的工業體系作支撐。
位于合肥的全球最大PC制造基地內,大屏上生產數據密密麻麻,實時滾動。
通過采集訂單關鍵數據,系統自動分析,精準匹配原料、設備、能源與物流供給。“春節前后,得益于有效的風險預警,聯想工廠的庫存達到8周,為順利復工復產儲備了充足的‘彈藥’”,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
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智能制造密切相關。楊元慶說,依托智能排產系統和原材料管理系統,2000多種零部件可在1.5小時內配齊,不到1秒就有1臺筆記本電腦下線,全面支撐了80%產品的高效個性化定制生產,按時交付達成率比業界快15%。
“在疫情最初階段,中國市場短時期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聯想的海外市場需求依然強勁,以海外市場需求來持續驅動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的正常運行”,楊元慶說,“‘立足國內、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對于保障經濟安全、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具有重要價值”。
在楊元慶看來,從疫情期間的實踐來看,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迫在眉睫,“聯想將加強智能制造的投資力度,把‘中國制造’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打造得更加堅實”。
“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更加注重補短板和鍛長板。”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產業鏈整合升級提出了新要求。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國際分工與生產的節奏。國際市場低迷,全球產業鏈波動。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廣汽集團啟動了海外零部件應急管理機制,對海外零部件實行“一件一策”動態跟蹤管理,采取調配全球庫存、國產件替代等舉措提早應對相應風險。
在供應鏈穩定后,企業積極推進補產增產,復蘇信號明顯。廣汽集團從4月起經營指標連續反彈,上半年汽車產銷分別達79.7萬輛和82.5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達87%。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下半年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但危中有機。做好必要的上下游風險防范,實現產品供應多元化,保障零部件供應安全性與穩定性。同時,這也將給企業進行關鍵設備進口替代等帶來更多機會,將有助于企業突破關鍵瓶頸技術、深耕國內市場。
基于對市場的信心,廣汽放眼長遠加碼布局。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不斷推進,目前產業園已落實投資287億元。
曾慶洪說,未來將繼續加強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提升核心技術能力,增強持續發展的動力,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汽車產業向做大做強中國汽車產業鏈轉型升級。
在龍頭企業的全力帶動下,一批又一批配套企業“滿血復活”協同復工。龍頭企業恰如產業鏈上的“定海神針”,其拉動作用不僅是推動復工復產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國重塑產業鏈優勢、加快技術創新突破、實施產業鏈提升工程的必然選擇。
“云上尋機”開啟發展新引擎
向數字化要動力,企業在“云”上尋機。老字號餐企主動“觸網”,增設外賣窗口;西貝莜面村、海底撈等餐飲品牌推出半成品快餐在電商銷售,通過云平臺在小訂單中找到大市場;遠程辦公、直播電商、在線文娛等新業態迅速崛起……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康師傅在疫情下加快了數字化的探索。從小程序、微信群到社交平臺短視頻推廣、邀請流量明星直播……康師傅集團 CEO 韋俊賢說,未來要將“5G+互聯網”融入各環節,推動業務、數據、溝通全面在線。
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當務之急,更是大勢所趨。韋俊賢說,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系統,前端供應商與經銷商逐步實現信息可視化,應用數字技術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整鏈智能化。
面對移動支付、電商新零售崛起的趨勢,康師傅積極應變,拓展線上營銷市場。據了解,今年618期間,康師傅進行了多種直播嘗試,僅康師傅飲品的線上成交量就較去年同期超5成以上。
韋俊賢說,通過電商大數據,對不同人群進行消費行為研究,采取差異化的觸達方式和精準營銷。比如疫情期間,更長的居家時間催生了方便面“正餐化”概念。對此,康師傅推出煮面、手搟面等新品適應疫情常態化下的新場景,有一款高端方便面在一場直播中,僅5分鐘就售出7萬碗。
加快線上線下融合,是企業積極轉型擁抱數字化機遇的主動選擇。數字化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從客觀上改進了企業的要素配置方式,提高了運行效率。
得益于數字化,不少實體企業銷量實現大幅增長。格力帶領線下經銷商轉戰直播,618當天創造102.7億元的銷售業績;制鞋企業紅蜻蜓實現企業級數據智能驅動業務,網上銷量增幅明顯……這說明,把危機當成創新的契機,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為實體經濟賦能,就能為企業插上“數字翅膀”,在困境中逆勢增長。
“云”上尋機,正成為眾多企業布局未來的關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說,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數字技術將構建新的產業生態,形成更強大的創新活力,將引領新一輪經濟周期,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經濟“下半場”值得期待
當前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識大局,明大勢,保持定力,堅定信心,才不會迷失方向。
目前,一系列紓困惠企政策相繼出臺,幫助企業降本增收,解決融資難題,力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當前經濟增長回升態勢是有基礎有條件的,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而且正在展現。”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說,“六穩”“六保”打出政策組合拳,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從1月底起謀劃出臺一攬子對沖政策,僅復工復產政策就包括8方面90條措施;增加1萬億元財政赤字,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全年新增減稅降費2.5萬億元,推動金融系統合理讓利1.5萬億元等;政策對象精準,財政、貨幣、就業等政策直達基層,直接惠企利民。”
事實證明,在一系列“六穩”“六保”政策的護航下,眾多企業一面在原有賽道上提檔升級,在技術迭代中掌握核心競爭力;一面在危機之中尋找新賽道,增強經濟抗壓性和反彈力。這些都是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實踐。
這些逆風飛翔、化危為機的現實反映在經濟數據上。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5.8%和7.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3%……
宏觀經濟數字頻繁顯現積極信號,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有著強大的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具有巨大的韌性與活力。只要善于從眼前的危機與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中國經濟就能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同時也有部分專家提醒,未來仍需保持清醒和定力。部分企業仍在努力走出疫情帶來的陰霾,外部環境加速變化,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未來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要保持經濟復蘇勢頭,還必須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至。”回望2020年“上半場”,盡管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交出了為之振奮的答卷。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持續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疫情陰霾籠罩下的世界經濟注入澎湃動力。(記者 李函林)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