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新產業“孵化器”為目標的科創板即將一周歲了,“登科”個股從25只增加至126只,總市值也從5293億元增長至25934億元。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市值即代表市場中的投資者給予公司的估值,那么究竟哪些公司對于投資者而言是難得的“金蛋”呢?根據Wind提供的數據,界面新聞整理出科創板市值最高的前十大個股,這10只個股就占據了科創板總市值的43.10%。
截至2020年7月17日收盤,中芯國際(688981.SH)、金山辦公(688111.SH)、中微公司(688012.SH)在科創板個股中市值位列前三甲,分別達到2800.03億元、1607.28億元和1143.48億元。
7月16日,華為的重要伙伴、“中國芯”制造龍頭中芯國際作為當日全場的焦點正是在科創板進行交易,上市首日漲幅超2倍,也成為科創板首家同時在“A+H”上市的紅籌企業。此外,中芯國際從申報材料到首發過會僅用了19天,創造了科創板最快過會紀錄。
移動辦公時代,依靠著WPS Office移動版在中國市場中的領先地位。2019年11月18日,第二名金山辦公登錄科創板,成為首家香港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科創板上市企業,也吸引了各路資金的關注,特別是機構投資者。最新公布的2020年一季報中,十大流通股東均來自基金、保險、社保等各類機構投資者。
半導體設備龍頭中微公司獲得季軍,作為科創板第一批上市的公司,也曾是“科創板一哥”。憑借著2020年1月的連續上漲,中微公司成為科創板第一只市值突破千億的公司,經歷了疫情的考驗之后,股價一度逼近300元。
除了前三甲之外,科創板還有兩只千億市值的個股,同屬于電子行業的滬硅產業(688126.SH)和瀾起科技(688008.SH)市值分別達1096.03億元和1069.93億元。
相比之下,滬硅產業較為年輕,今年4月20日才正式上市,經歷3個月的市場變動,股價從9元一度漲到近70元,市值一度突破1500億元,7月累計上漲28.91%。
另一名元老級個股瀾起科技也是第一批“登科”個股,主營業務是為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提提供以芯片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公司稱,其是業界領先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為全球僅有的3家內存接口芯片供應商之一。
從行業布局來看,電子、醫藥生物、計算機、機械設備板塊的個股是科創板的重點組成部分,這些板塊的總市值也在整個科創板中名列前茅,這些板塊的總市值都突破了3000億,在中芯國際的助力下,電子板塊總市值成功接近8000億。
站對了賽道也為個股提供了更好的跳板。市值前十的個股中,共有5只電子股和2只醫藥股上榜。
電子板塊的傳音控股(688036.SH)和華潤微(688396.SH)分別位列第7名和第10名,總市值達707.84億元和565.89億元。作為科創板“紅籌”、“綠鞋”第一股,半導體巨頭華潤微及下屬相關經營主體曾建成并運營中國第一條4英寸晶圓生產線、第一條6英寸晶圓生產線,在國內半導體領域也算得上元老級企業。
醫藥生物板塊的君實生物(688180.SH)、華熙生物(688363.SH)市值分別達879.44億元、675.36億元。其中,“故宮口紅”制造商華熙生物的上市見證了網紅經濟的力量,公司不僅成為“科創板醫美第一股”也成為了“玻尿酸第一股”。
從市盈率來看,除了滬硅產業、君實生物兩家因為處于虧損狀態而導致市盈率為負外,其他個股的市盈率均為正數。其中,中微公司市盈率最高,達到569.04倍;中國通號(688009.SH)市盈率最低,為19.27倍。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一周年之際,也將迎來“解禁時刻”,但在券商分析師們的眼里這卻是一個機會。廣發策略認為,科創板“機”大于“危”(首批解禁的優質股是長期持有的最佳節點),未來分化加劇,預計當天有內部分流沖擊,但實際影響比預期稍弱,由于科創板與創業板聯動性較強,創業板可能也會有所波動。(記者 吳紹志)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