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固定資產投資備受關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下降24.5%。各產業投資普降。
但存在區域差異,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投資降幅明顯偏大: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湖北省增速最低,為-77.8%;僅有一個確診病例的西藏增速最高,為8.7%,西藏也是唯一一個增速為正值的省份。另外,陜西等11省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基礎設施及房地產是兩大重要行業,其增速變化對投資影響較大。截至4月2日,諸多省份都公布了兩個行業的數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1-2月六省基建投資增速高于本省投資增速,且有三省基建投資增速加快,顯示基建投資已發力穩增長;由于土地購置費和房屋新開工面積負增長,未來房地產投資迅速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疫情影響逐漸消散后基建投資將成為穩增長的“急先鋒”,結構上向能源類以及公共設施等補短板領域傾斜。“預計未來短期的政策方向將側重以基建拉動內需為主,隨后帶動制造業投資回暖,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會企穩回升。”
陜西省統計局分析稱,盡管短期內投資下降幅度較大,但隨著疫情逐步好轉,項目復工復產加快,特別是在一批高技術制造業、文化體育、民生保障等領域重點項目的帶動以及政策刺激的影響下,投資后期有望回升。
基建投資逆周期調節悄然發力
基礎設施行業投資是構成投資的重要行業,其規模約占全部投資的27%。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基建投資增速為-30.3%,比全部投資增速低5.8個百分點。
由于基建投資數據為對細分行業數據的匯總,部分省區并未公布這一數據。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31個省份中有19個省份公布了1-2月基建投資增速。其中,增速最高的為河北省(2%),河北省也是這些省份中唯一一個基建投資增速為正的省份;增速最低的同樣是湖北(-79.1%)。
實際上,近年來由于隱性債務監管趨嚴,基建投資增速保持在低位。而疫情的突然爆發,使得基建投資增速出現斷崖式下跌。16個有連續數據的省份中,13個省份基建投資增速相比上年同期出現回落,12個省份回落程度超過20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基建投資作為逆周期調節的工具,安徽、河北、山東、湖南、廣東、海南六省份的基建投資增速已高于本省投資增速,這將對投資形成支撐。其中山東、湖南、海南三省基建投資增速相比去年同期還有所回升。
比如1-2月山東投資增速為-11.9%,但基建投資增速為-5%。山東省統計局稱,1-2月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平穩?;A設施投資增速為-5.0%,同比回升0.7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17.9%,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
未披露相關數據的江蘇省統計局表示,各地為有效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群眾生產生活不受影響,持續加大對相關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涉及的水、電生產供應和物流運輸相關行業呈現“逆勢”上漲。如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7.2%。
展望未來,隨著重大項目的復工及專項債投入使用,基建投資有望企穩回升。“正常情況下,正月十六以后建筑工人才陸續趕往全國各地復工,所以疫情對于基建板塊的影響不是特別大。3月中旬建筑工地的復工率已經達到了 80%, 3月底達到 90%的復工率,工人的到崗率比較高。”華東省份某地市城投公司人士稱。
專項債方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新增專項債發行1.08萬億,占提前批下達額度的84%。
“一方面是專項債發行規模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投入基建的比重提升,疊加專項債作資本金、下調資本金比例等因素,今年基建投資增速將會回升。”滬上某大型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師表示。
銷售受限或阻礙二季度房地產投資
前兩月,全國房地產投資累計值為10115.42億元,同比下降16.3%。相比制造業投資與基礎設施投資,降幅相對較小。
分省來看,前兩月,江蘇以1334億元的房地產投資額領先全國,實現了對廣東的反超。而廣東、浙江、山東和四川分別以1310億元、1089億元、734億元和673億元位列前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前兩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港澳臺除外)中,除了內蒙古與去年同期持平以外,其他所有地區的房地產投資均為同比負增長,其中同比降幅超過10%的有20個。
從同比降幅來看,青海、湖北、黑龍江、重慶和新疆,這五個地區同比降幅最大。其房地產投資相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82.2%、69.8%、42.1%、40.0%和33.9%。
從絕對下降量來看,重慶、廣東和湖北的房地產投資額相比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190億元、251億元和294億元,受影響幅度最大。
另外,作為參照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投資走向的主要先行指標,從土地購置費和房屋新開工面積來看,未來房地產投資迅速回暖的可能性不大。
其中,土地市場相對平穩。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月,全國房地產投資中,土地購置費2639.6億元,同比下降9.3%,降幅遠小于建筑投資和安裝投資。
3月,土地市場逐漸恢復正常。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0年3月40城土地市場報告》顯示,3月40個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積2801.0萬平方米,環比增長34.9%;同比下降3.6%。40城一季度累計土地成交建筑面積達到8623.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8.4%,單月和累計降幅均持續收窄。
在房企強烈的補庫存需求下,一季度供地較多的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成為支撐土地市場的主力板塊。北京、上海、杭州和廣州是一季度完成土地出讓金最多的四個城市,分別達到672億元、644億元、485億元和256億元,同比增長15.1%、79.4%、8.3%和0.2%。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王若辰認為,一季度土地出讓金增速仍為負值,但有所收窄,符合此前預期,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漸減小,一些正常拿地需求將繼續釋放。
另一方面,疫情和春節假期雙重影響下,各地新開工面積降幅普遍大于房地產投資。Wind統計的部分省市(黑龍江、西藏和青海和寧夏數據缺失)的新開工面積顯示,各地的新開工面積下降最少的海南省,也同比下降了19.9%,海南是唯一新開工面積降幅小于房地產投資降幅的省份。
多位分析人士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銷售受限,企業二季度資金鏈越發緊張,疊加疫情導致的復工受阻,在當前整體支持力度一般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逐步恢復的態勢仍然明顯,但想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實現較高增長,則比較困難。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政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顧云昌此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深遠,房地產的托底作用不應被忽視。前一階段樓市調控政策主要以放松預售條件、土地款緩解政策等照顧房企資金鏈的穩供給政策為主,但要實現今年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各地政策需要因地制宜地逐漸過渡到穩需求,也就是穩銷售上。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