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完善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制度機制,推動西寧海東都市區一體化規劃、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發展。今年全省兩會強調加快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推動基礎設施通達程度均衡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未來的城市競爭將不再是一座城市的“單打獨斗”,而是以“一體化”為載體的區域競合。在這種大背景下,需要我們甩開膀子、邁開步子,拋開“城市”的束縛,將“聯動”的發展拓展到更寬領域和范圍,形成更有競爭力的區域載體,為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青海篇章提供空間支撐。
聚焦交通先行,構建一體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交通一體化是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的基礎,有利于破解西寧市、海東市兩地內通外聯能力弱的突出矛盾。借鑒四川省成綿樂城際鐵路、河南省鄭開城際鐵路帶動一體化的成功經驗,以增強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連接性貫通性為重點,織密基礎設施覆蓋網絡。打造軌道上的一體化。研究謀劃西寧海東市域(郊)鐵路,積極爭取國家中心城區人口規模較大的河谷型城市建設軌道交通特殊政策。建成蘭新客專蘭州至西寧段達速提質項目,縮短城區間通行時間。暢通公路運輸網。加快推進G109小峽口改建工程,推動G6京藏高速等重要節點互通立交及聯絡線建設;擴大兩市城際客運服務公交化運營范圍,實現兩地所有區縣間線路公交化運營;推動交通“一卡通”逐步向城鄉公交、出租汽車和班線客運拓展應用。提升物流運行效率。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積極申報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工程,支持城市間合作共建物流樞紐,暢通貨運場站周邊道路;統籌貨運場站、物流中心布局,推動區域性生產性物流功能向大通、互助、雙寨疏解,承擔向西北、向東貨運集散功能。
聚焦生態為本,構建區域環境一體化保護治理體系。生態一體化是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的本底,有利于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上統籌區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以西寧南北山、海東南北山、湟水河流域為重點,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工程,全面提升河湟谷地的生態系統功能。構建區域綠色生態網絡。以西寧、海東南北山等山地生態系統、黃河湟水河等流域生態系統、小流域水土流失區為重點,實施南北山國土綠化、湟水河全流域綜合治理等項目,筑牢一體化生態安全“綠屏障”。推動生態環境協同高效治理。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等工程,實現西寧海東縣城生活污水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全覆蓋,打造“綠河谷”生態景觀。健全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機制。建立跨區域污染聯防聯動執法機制和信息通報機制,建立一體化的環境準入和退出機制,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聯防聯治工程,打造“綠城區”城市風貌。
聚焦產業協同,構建一體化產業分工協作體系。產業一體化是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的動力,有利于促進區域產業分工協作,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以推動西寧、海東城市間專業化分工為導向,促進城市功能互補和產業錯位布局,實現在深化合作中的互利共贏。強化產業分工協作。編制區域產業地圖和產業指導目錄,引導重點產業集中布局和統籌發展,組建區域特色產業鏈龍頭企業產業聯盟,形成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相互促進、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推進西寧弗迪動力鋰電池、高景直拉單晶硅棒等與海東卓達鋰電池負極材料、比亞迪動力電池生產回收等項目建立上下游對接關系。推動西寧聚能鈦業、海東中鈦青鍛兩家公司共同拓展下游市場。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增加綠色、有機、安全、高品質農副產品生產供應,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健全農畜產品冷鏈物流體系,鼓勵大型超市與涉農企業建立穩定的農產品產銷對接關系。打造西寧海東1小時旅游圈。構建旅游都市—旅游縣—特色旅游鄉鎮—重點生態旅游景區、鄉村四級生態旅游目的地,聯合推介環西寧自駕、海東民俗體驗等精品旅游線路,共同規劃、打造、營銷跨區域旅游品牌和形象。
聚焦市場引路,構建一體化營商環境保障體系。要素市場一體化是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的保障,有利于形成統一開放、標準互認、要素自由流動的區域“大市場”。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壟斷、清除市場壁壘為重點,營造規則統一開放、標準互認、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環境。推動人力資源和技術市場一體化。加快區域要素和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探索建立統一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體系,建立西寧海東技術交易市場聯盟,逐步實現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建立市場服務一體化協同機制。推進實現金融服務及政務服務事項同城化;開展跨區域打假維權聯合執法行動,合力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聯手打造“信用河湟”。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鼓勵開展多層次多模式合作辦學辦醫,推動優質基礎教育、醫療資源協同發展,增加健康、家政等服務多元化供給,鼓勵聯建共建養老機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共建共享。
聚焦城鄉融合,構建一體化城鄉發展聯動體系。城鄉一體化是西寧海東一體化發展的載體,有利于城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推動西寧海東一體化向縱深發展。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核心,構建有效供給、有效管理的一體發展局面。補齊城鄉基礎設施短板,持續加大“四好農村路”、農田水利、飲水安全、電網改造、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等項目建設,推動市政公用設施向城郊鄉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開展城鄉環境衛生整治行動,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協同發展水平。健全城鄉融合體制機制,統籌規劃城鄉基礎設施和重要市政公用設施,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規劃設計、一體化建設、一體化運營管護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和農民投入,合理確定統一管護運行模式,健全有利于基礎設施長期發揮效益的體制機制。保障改善城鄉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持續加大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就業收入、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重點領域公共服務供給,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向農牧區延伸,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統一、制度并軌,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作者系西寧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青海日報》(2023年06月13日 第8版:實踐)
聲明:以上內容除注明來源稿件外,均為青海日報原創稿件,未經書面許可嚴禁轉載!
熱門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