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974年3月11日,陜西臨潼農民發現秦始皇兵馬俑。早在1974年當地村民打井之前,就有人在農業生產中見過兵馬俑,只不過當時人還不知道兵馬俑的意義,也就沒繼續挖掘,這才成就了1974年的發現。兵馬俑剛剛出土時,每個都神采奕奕,都身披紫色鎧甲和戰袍。但是,幾分鐘之后,兵馬俑身上的顏色便脫落消失了……
瓦神爺原來是兵馬俑
1974年3月,春寒料峭,由于這一年西北干旱,地里的農作物缺水灌溉,于是臨潼縣西楊村的幾個農民希望打井抽水灌溉農田,他們把打井的地點選在村邊西崖畔上。第二天,他們便在西崖畔上開始挖井,在往下挖到快一米的時候,感覺土層越來越堅硬,并且出現了橙紅色,好像是燒過的磚窯。
當時進行挖掘的人們不理解這土質為何會如此堅硬,而當他們再繼續向下挖到三米深的時候,挖出了一個灰色瓦甕,因挖掘時過于用力,瓦甕已經出現了一個洞。緊接著,他們刨掉了四周的紅土,又發現了一個帶著鎧甲的“瓦人”的胸腔。
驚奇的他們繼續往下挖,終于發現了這個“瓦人”的頭和胳膊、破碎的腿,最后還發現一堆綠色的銅箭頭。當他們再往下挖時,看到了大片鋪地方磚。這時候,井的深度已經挖到四米,隨即先后發現三四個“瓦人”的頭和身子。
西楊村的人們并不認識這些東西,當時以為這些只是古廟里的神像。村民以為觸犯了神怒,當晚來到打井處燒香跪拜,祈求神靈寬恕。而“西楊村打井挖出了神像”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周邊的村子。
正當西楊村被“瓦神爺”攪得沸沸揚揚之時,公社里面有個水保員前來檢査打井工作。當他看到這些灰色的俑頭之后,不由大吃一驚。雖然他只有中學文化程度,但卻懂得一些考古知識,他立即給縣文化館打了電話。
三位考古人員立馬趕往現場,用刷子將兵傭周圍的紅土刷干凈并將碎片收集起來,連同箭頭一起帶回了文化館。巧的是,此時從北京來了一位記者,他將此事發表在了北京的一家報紙上。見報后,這件事很快引起了有關領導的注意。于是,埋藏了兩千年的秦代兵馬俑終于重見天日。
身披紫色鎧甲和戰袍
早在1974年當地村民打井之前,就有人在農業生產中見過兵馬俑,只不過當時的人還不知道兵馬俑的意義,也就沒繼續挖掘,這才成就了1974年的發現。
考古工作人員曾收集過當地的傳說,發現當地村民祖上就發現過兵馬俑的殘片。很多年以前,就有村民在打井時發現過和兵馬俑相似的“怪物”,當時的人們都稱之為“瓦神爺”。據說,發現“瓦神爺”之后沒幾天,原本打好的井就干枯了,當地村民認為這是得罪了“瓦神爺”,也就不敢再繼續挖掘了。
甚至在1932年,也記載了一些兵馬俑出土的痕跡,當時村民發現一具跽坐俑,后來被古董販子收走變賣,不知去向。1948年,村民又發現了兩具跪坐俑,被當地一座廟作為神像供奉著。1964年,村民又發現一具跪坐俑,被當地的文化館收藏。
1974年7月,考古工作者開始對陜西臨潼縣秦始皇陵東側的秦代兵馬俑坑進行發掘工作。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先后發現一、二、三號三個坑。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后經鉆探先后發現二、三號坑。
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在這個坑內埋有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個。在地下發現形體這么大,數量這么多,造型如此逼真的陶俑,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兵馬俑剛剛出土時,每個都神采奕奕,都身披紫色鎧甲和戰袍。但是,幾分鐘之后秦俑出現了可怕的一幕,兵馬俑身上的顏色由于遇到外界空氣很快脫落消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而這一幕是我們每個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更遺憾的是,秦俑身上顏料的成分至今專家還沒有定論。可以說兵馬俑的發掘有驚喜,但也是有遺憾的,而這遺憾是無法挽回的,不可逆的。
兵馬俑的主人是宣太后?
幾年前,一部《羋月傳》將秦國宣太后的故事搬上熒屏,該劇認為:宣太后名字為羋月,兵馬俑是宣太后的陪葬坑。
“羋月”一詞,最早由建筑家陳景元根據一塊出土的秦俑圖片解讀而出。1975年,《臨潼縣秦俑坑試掘第一號簡報》中一幅圖片引起了陳景元的注意。這張圖片是兵馬俑的局部,上面刻的文字是“月”字旁加一個“卑”字。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景元在圖書館結識了南京師大古文字專家段熙仲教授。經過仔細查對,段教授認為“卑”字為“羋”的變體字,這應該是兩個獨體字,讀作“羋月”,自此陳景元便認為這應該刻的是宣太后名字,由此也認定出兵馬俑是宣太后的陪葬坑。后經紀錄片《兵馬俑真正的主人》以及大型古裝宮斗電視劇《羋月傳》、手游王者榮耀羋月一角的傳播,此說影響不小。
宣太后的名字,文獻史書早有清楚的記載,《史記·穰侯列傳》記載:“昭王母故號為羋八子,及昭王即位,羋八子號為宣太后。”并無任何文獻記載宣太后名字為羋月。
陶俑上的相關文字代表著這座俑的制作工匠的名字,它正好體現了秦代的物勒工名制度。
陳景元篤信自己的推斷,他曾與“秦俑之父”袁仲一進行了辯論:
陳景元:兵馬俑中士兵無頭盔,不符合秦始皇的軍隊,強者之師裝備竟然如此簡陋。
袁仲一:史書曾記載秦軍勇猛,打仗不畏死,不戴頭盔以表示英勇。
……
兵馬俑的歸屬,考古學界內部已形成共識,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陵。“兵馬俑屬于宣太后的陪葬坑”目前只是陳景元的一家之言。 (本報綜合)
熱門
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17019456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