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珠隧道開展珠江南北岸圍堰施工,預計2025年底建成通車|環球快播報

2022-12-27 08:31:24    來源:大洋網    

大洋網訊 近日,聯系珠江兩岸的重要通道——魚珠隧道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琶洲端、魚珠端加強護岸結構已基本完成,正在開展沉管接口段圍堰施工。作為廣州市重點項目,魚珠隧道項目位于“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黃金三角地帶的中心位置,也是目前廣州在建的最長且兩次下穿珠江的沉管隧道。項目于2021年9月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底建成通車。建成通車后,隧道向北連接科學城、向南實現與海珠琶洲、番禺大學城及創新城等地區的快速交通聯系,將促進珠江兩岸的融合發展。

魚珠端沉管接口段圍堰施工現場


(資料圖)

廣州在建最長且兩次下穿珠江的沉管隧道

該項目南起新港東路,在珠江北岸接入規劃珠吉路。項目道路等級為城市主干路,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局部采用50公里/小時)。路線全長2.594公里,隧道長約2.4公里,其中沉管段長935米,共分9節,每節長102/106米,橫斷面寬30.6米,高8.9米,重約2.8萬噸。

參與項目設計的廣州市政總院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項目體量大,沉管隧道長935密,是廣州在建最長且兩次下穿珠江的沉管隧道;而且項目沿線控制因素較多,周邊路網銜接復雜,工程建設條件復雜,地鐵保護要求高,交通疏解要求高。為此,在前期及設計階段,廣州市政總院設計團隊與各方加強溝通協調,力求綜合平衡需求,確保項目銜接合理、功能完善。

項目周邊與新港東路、新化快速、海珠環島路、黃埔大道、黃埔大道支線等道路相交或存在關聯。項目與路網的銜接、節點的處理,對過江通道的功能發揮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設計團隊將城市整體布局和路網規劃相結合,在慎重考慮交通現狀和交通規劃需求后,選擇了合理的總體方案和立交節點設計方案,充分發揮了本項目在路網中的功能定位。

魚珠隧道鳥瞰效果圖

保證施工期間“交通不斷流、少繞行”

與此同時,主線隧道在黃埔大道節點需上跨營運地鐵5號線出入線,最小凈距僅為1米;黃埔大道支線橋梁拆除重建橋梁樁基距離地鐵5號線營運區間,最小凈距僅為3米。根據《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辦法》規定,本項目進入地鐵安全保護的強烈影響區,地鐵保護要求高。制定方案時,設計團隊分析研究了主線隧道明挖暗埋段、上跨地鐵明挖區間、黃埔大道支線橋梁施工對地鐵影響等因素,采取了合適的地鐵保護措施,以減少項目建設對地鐵的影響。

項目施工期間,兩岸施工涉及黃埔大道、黃埔大道支線等交通繁忙路段封閉施工,且水上施工影響水上交通秩序。在設計階段設計團隊充分考慮沿線道路交通情況,采用合理的交通組織及疏解,保證施工期間“市民出行方便,保持交通不斷流、少繞行”,盡可能減少建設項目給城市交通帶來的負面影響。

目前,隧道琶洲端加強護岸結構及膜袋砂圍堰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圍堰鋼管樁施工;魚珠端加強護岸結構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膜袋砂圍堰吹填施工。

琶洲端沉管接口段圍堰施工現場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杜娟  通訊員:張圣、陳文明

關鍵詞:
[責任編輯:h001]

資訊播報

聯系我們:435 226 40 @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京ICP備2022022245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