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平等街社區引入智慧管理平臺,小區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在智慧大屏上實時顯現
鄭州老小區用上了“天眼” 高空拋物、亂停車都能實時發現
日前,省委書記樓陽生在鄭州調研時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把人民群眾主體地位、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在鄭州市管城區,平等街社區可謂“高顏值明星社區”,這背后,離不開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在這里,居民主動組成志愿者服務隊,參與社區管理服務。該社區還引入智慧管理平臺,哪個樓棟的車停放的亂了,哪個單元樓有高空拋物的業主,平臺都能實時監測。
居民成了志愿者,共同參與小區建設治理
粉刷一新的樓房,地面重新鋪裝,花草樹木高低錯落,如今,走在平等街上,已經看不到老街的破舊與滄桑。
6月24日一早,劉冬梅來到了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已經退休的她,是平等街社區志愿者服務隊的一員。道路上有垃圾、樓院里的電動車汽車亂停放、獨居老人需要生活用品……劉冬梅和隊員們都會一一處理,“社區就是俺自己的家,干這些活都是應該的。”
“服務隊成立6年多,現在已經有100多名志愿者了。”鄭州市管城區西大街街道辦事處平等街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鄭敏祎介紹。
位于劉家胡同東側的磚牌坊街1號院,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樓齡已達26年,過去屬于無主管樓院,由社區代管。2019年,根據鄭州市老舊小區改造要求,西大街街道辦事處對此院進行了升級改造。
改造過程中,平等街片區無主管樓院第三聯合黨支部讓居民參與,共同對工程進行監督,每天到改造現場實地巡查,帶動更多居民志愿者自覺參與日常監督,對改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反饋給社區,及時得到解決。
鄭敏祎說,項目實施前,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保證群眾參與率;項目建成后,做好民意收集和意見反饋工作,提高群眾滿意率;在樓院改造過程中以“小區缺什么就補什么、群眾需要什么就完善什么、什么問題突出就解決什么問題”為原則,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數據化、臺賬式梳理,利用工作例會針對樓院內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一一整理、解決。
她介紹,對于社區的各類工作,居民有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實現了“社區治理大家議、社區事務大家定、決策成效大家評”。
高空拋物、亂停車?“天眼”看著呢
走進磚牌坊街1號院內可以看到,除了每個單元樓的入口處,院墻、樓頂都安裝了監控探頭,這是平等街智慧社區管理平臺伸出的一個個“觸角”。
通過這些“觸角”,小區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在智慧大屏上實時顯現。當小區居民進出小區時,智慧大屏可以顯示人員的信息、出行時間。“如果有陌生人頻繁出入,平臺也會發出預警信息。”該管理平臺的工作人員介紹。
工作人員介紹,社區居民也可以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實名注冊,對小區內存在的問題“隨手拍”上傳反映。“平臺收到信息后全程跟蹤,進行事件感知、上報、調度、處理、評價、歸檔,直到將問題解決好。”
通過安裝在小區樓院內的監控探頭,可以實時看到小區內的停車情況,平等街社區內的居民,可以通過手機App查看停車場的實時車位狀況,實現錯峰停車、智慧停車;社區主管部門能夠通過24小時智能抓拍探頭,精準鎖定高空拋物、外墻脫落、電動車棚濃煙明火等情況。
鄭敏祎說,社區內有2300多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該平臺還能利用智能貓眼或門磁,對轄區老人久居未出或久出未歸等異常行為及時反饋。同時,社區還配備了片醫、片警,以應對類似的突發狀況。
熱門
聯系我們:434 921 46@qq.com
版權所有 重播新聞網 www.porb.cn 豫ICP備20023779號-1